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解密大清皇帝 > 第78章完结

第78章完结

这个隆裕虽然是慈禧的侄女,但实际上慈禧对她也是万分失望的。′s·a~n,s+a^n_y+q/.-c*o*m+首先,慈禧本人对衣着是非常挑剔的,但偏偏她的这个侄女以节俭著称,对衣着一向不太关心,服饰也不太讲究;再者,慈禧对她没有笼络住光绪的心,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也是万分不满,但这个隆裕是她自己硬塞给光绪的,她又不能承认自己错了,于是,只能是平时对她爱答不理的,算是表示自己对她的失望吧。

在宫里,隆裕也很不得人心。光绪帝去世后,宣统即位,已经升为皇太后的隆裕要求宫里其他的妃子向自己叩头行礼,自称奴才,但实际这些妃子中有好些是同治帝的妃子,她们和光绪帝的后妃们应该是同辈的,于是,这些妃子们暗自都对隆裕不满。

身为宣统皇帝的皇额娘,这个隆裕也极不称职,她每天只是照例赐给小皇帝一些吃食,并听太监们汇报皇帝吃的怎么样而已,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这个小孩子的内心。

隆裕一生唯一一件对这个时代的发展有贡献的事情就是赞同共和,但据说她之所以会赞同共和,是因为袁世凯向小德张贿赂,小德张就向隆裕进言说共和只不过是把载沣的权力转移给袁世凯而已,这个她当然是同意的。!d,a′k!a~i\t?a~.\c-o?m¨就在全国上下共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清朝最后的一位皇太后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那个小皇帝独自一个人在这个深宫里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清代最后一名状元是谁

科举制度在清末随着清朝的灭亡也宣告结束了,那么清代的最后一名状元也就成了有纪念意义的人物了。清代的最后一名状元是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刘春霖,河北肃宁人,擅长书法写作,多才多艺,有气节。自称是“第一人中最后一人”。曾留学日本,抗战期间先后拒绝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和大汉奸王揖唐的威逼利诱,坚决不与日伪合作。其一生光明磊落,不愧状元称号。1944年因心脏病去世,时年73岁。

奸雄袁世凯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他的父祖一辈都是清朝显贵的官吏,很有权势。到了袁世凯这一代,家人对他也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可惜的是早年参加科举一直不是很顺利,当他彻底对科举失望的时候,刚好碰上了征兵,他弃文从武,投入到淮军将领吴长庆的门下。-r`u`w_e¨n^x~s!.`c_o,m·在这一段时间,他随军参与了平定朝鲜内乱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他的聪明才智以及机敏、干练的处事方式,受到了朝野上下的瞩目。

1894年,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袁世凯受李鸿章举荐成为驻朝鲜的总理大臣。一年以后,袁世凯再一次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在天津,袁世凯仿欧洲的军制训练军队,同时在此基础上培植自己的势力,这些都是他日后仗以发展的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光绪帝宣布要变法维新,在慈禧的暗示下,袁世凯开始参与镇压维新派的活动。第二年,袁世凯赴任山东担任山东巡抚,他的这一步走得越来越向清廷的权力中枢靠近了。在山东任上,袁世凯表现出色,仅仅两年后,他便升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了。在这个职位上,袁世凯一直呆了六年,在这六年中,他充分把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很强的军事势力。

宣统帝即位后,清皇室中人联合起来把势力日益强大的袁世凯赶下了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清廷不得不再一次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借以辖制各方的军政势力。此时的袁世凯知道清廷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于是,他便联合所有力量,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这个政府却得不到内外各方势力的支持,于是,孙中山只得电告袁世凯,只要他实行共和,这个总统的位置就是他的,于是,袁世凯便一夜之间成了大总统。

1915年12月,整天做着皇帝梦的袁世凯放弃了共和,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可惜的是,这个皇帝当了还不到一百天,迫于内外的压力,他不得不取消了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终年57岁。

清朝科举制度的考试都有哪几个步骤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的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清代的生员资格的取得比明代更为严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