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人后代当中的典型代表。我们寄希望于更多原居哈尔滨犹太人后裔像欧慕然先生这样,不断续写中犹人民友谊的崭新篇章,一代接一代地把中犹人民友谊合作的历史传承下去,光大开来。2011年8月 哈尔滨
自序
欧慕然/亚伯拉罕.奥尔默特
哈尔滨市郊有一片犹太公墓,当我首次从市中心来到这片墓地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q!u.k\a`n\s~h+u¨w?u′.+c,o^m*这里与我出生所在的以色列相距几千公里,我要在这片地方祭扫我祖父的坟墓,哈尔滨是他曾经生活过和最终辞世的家园 。记得小时侯在度过我幼年生活的一间简朴斗室里,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会睁大眼睛仰望顶棚,注视父母亲从中国带回来的大红灯笼。 无奈在过去那些日子里没有电,红灯笼没法经常点亮,静静地挂在那里只是作为父母亲对中国的一种珍贵记忆和纪念。 后来出生的两个弟弟也挤到我的小屋子里来了,我们一同和红灯笼共享那充满幻想的时光。我脑海里不断涌现出父母亲曾经成长过的远方,心想那是我永远无法到达的异乡。我现在终于来到我梦想已久的地方了。我来到哈尔滨的时候正值冬天,而哈尔滨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 和我们在以色列的冬天感觉大不一样 。我站在祖父的坟墓面前, 地面上是茫茫一片白雪, 四周散落着数不尽的墓茔, 在冰雪的覆盖下静穆而安详。 在我身边,伫立着陪同前来的中方人员, 他们以惊愕的目光注视着这位以色列外交官祭拜祖坟。坟地上空徊响着的朗诵声, 对周边环境和人们来说显得多么陌生而奇特 ,说实在的,此时此地我感到希伯来语有些不合时宜 。回想多年以前, 我们犹太人先辈为了躲避俄国革命时期的迫害,从俄国移民到了哈尔滨。白俄分子攻击犹太人是共产党的创导者,大批犹太人被迫逃到中国避难,其中就有我父母亲和他们的家人。父母亲后来离开中国回到以色列了,此时此刻他们在天之灵应当看到,他们的儿子身为一名代表独立的以色列国的外交官,今天又回到了中国,回到了他们的父亲、我的祖父的身边。来到墓地,我有一种圆梦的幻觉,我感到生命中的一次循环已臻闭合,循环始于我祖父踏足中国,终于我今天祭拜他的坟墓。但在这一始一终之间,依我父母以及我自己的观点来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许多变化。我希望藉此书填补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空缺。填补空缺,就要回顾我父母和我自己在这个时期经历过的种种事件,探索两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我将在本书中讲述哈尔滨以及其他中国城市犹太人社区的故事,讲述奥尔默特家族也就是我祖父、父母亲和兄弟们的经历(兄弟当中出了个以色列政府总理),以及其他相关的犹太同胞、特别是从哈尔滨出来并成为以色列重要人物的事迹。这些好比是不同的音符,谱写出中国人民和以色列人民友谊乐章当中的一曲。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以色列属于小而又小但同样古老而伟大的犹太民族,他们各自固有的价值将这两个看似大相径庭的国家联结一起。我将在书中涉及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一些历史事迹,并通过家庭赋予我的以及我近 20年来直接接触中国而感悟到的心得体会, 探索两个民族之间的共通之处。我不打算写一本教科书,也无意向中国人重复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知识,我所以在书中叙述中国读者早已耳熟能详的一些事物,是因为这些都是留在我心上的中国画卷中的一道道笔触。我在1989年首次访问中国时,出发之前和返国之后曾经两次重读 父亲给我们留下他的一部自传。 父亲的自传是在1981年出版的 ,书中不但描写他在中国的一段生活,而且记述他半个多世纪之前对中国人民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在这里值得加以引述。书中写道:“中国人从心底里对白种人嫉恶如仇。白种人象征残暴的邪恶势力,他们侮辱中国人民,不给这个有着久远历史文化的国家以应有的尊重。他们占领了这个国家的国土,在那里横行霸道,不当自己是外来人,俨然以主子自居 .. 过去100年来,白人国家纷纷以各种不同方式前来压迫剥削中国。中国人自古以来怀着一种民族自豪感,他们不能忘记他们辉煌的文化和历史。”父亲曾经在中国学校当过教师,有一位中国助手经常与之交谈,他对此作过如下叙述:“我从老严的谈吐中,也从他的品格中学到许多东西,了解到中国人身上的许多优点和长处。我听老严说到他年老的双亲,他总是流露出对老人的一种敬重和爱戴之情。我知道,这不仅是老严个人的性格表现,而且是中国人的典型性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