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来自全国各地方农村和农业政策研究和决策人员的极大兴趣。研讨会结束后,当年11月30日,波教授在北京受到上述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先生的接见。 两人长时间详细讨论了涉及两国在农村和农业领域里合作的可能性问题,一致认为,当前应着重在干旱农业和经济作物两方面下功夫,从两个项目着手:西北地区的节水农业技术应用和华南地区的柑橘开发。这次会晤和达成的共识,对于早期中以两国经济技术合作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后来许多经贸和技术交流合作项目均与这些方面的课题有关。杜先生是当时知名的中国农村改革重要决策人物之一。波哈莱斯教授将他的专著《农村规划与发展导论》(英文版)一书送给杜先生,并在扉页上手书道:“中国绿色革命之父惠存”。这部著作后来已经在北京译成中文出版。杜先生不久之后曾计划出访以色列,可惜由于某些历史原因未能成行。1995 年,波哈莱斯教授应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权威管理机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农业研讨会。参加会议有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最优秀专家,主要议题是中国农业为充分满足全部人口的粮食需求所必须采取的战略发展方式。尽管实施节制生育政策,中国人口到2030 年仍将达到大约16亿之多。现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先生当时主管中国农业,也参加了会议。国家科委主任在讲话中谈到以色列的先进农业技术,他说,中国和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开展合作,对中国将十分有利。曾几何时,一位美国驻华大使声言,中国未来将无法供养本国人口,要生产足够粮食让全部人口吃饱肚子,中国显然力所不及。此言一出,在中国引起极大愤慨。后来举办一届国际论坛,主要目的是商议中国未来30年的农业战略,波哈莱斯教授积极参加论坛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他提出将中国现有的小麦种子更换成具有更大基因改良潜能的新型种子,提高亩产。波教授与以色列“哈谢拉”种子公司联系,敦促该公司为中国供应高基因品质的优良麦种。他多次谈到的有关中国必须在改良现有麦种上面下功夫的观点,得到国际论坛的一致采纳,并在研讨会上作为一项决议公布。波哈莱斯教授对中国农业问题的关注,还反映在他的其它著作中。一个国际专家小组编撰并在美国出版了《中国农业 1949-2030》一书,波教授是其中撰稿人之一。他的另一部著作《中国2000 2030农业调整和西部开发的战略问题》,专门阐述他有关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建议,并论及 他对中国和以色列在西部开发方面开展合作前景的看法。值得尊敬的学者和益友波哈莱斯教授是我和我话友的共同朋友。2009年,我接受波哈莱斯教授的委托,有幸向我的话友转交波哈莱斯赠送的《自传》一书。话友看到波教授在该书扉页上的签字和致词,不由得深情回想起与波教授共事的那些难忘日子。自从1985 年首访中国之后短短三年时间,波教授连续五次进入大陆、两次到达香港进行访问和洽谈。话友始终和教授保持密切接触,同他一起出访各地开展工作,见证波哈莱斯教授为了两国利益所作的辛勤努力。波教授以他的智慧和执着精神,克服通往中国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重重困难,为中以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话友深怀对波教授的感激之情。在他的印象里,比自己年长十多岁的波教授,与其说是一位商业上的合作伙伴或者谈判对手,不如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和良师,一位年长的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