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8章完结

第8章完结

采纳了这一想法。以色列方面考虑,这家公司不仅开展商贸活动,而且担当促进两国政治外交联系的任务。 新公司取名“嘉比高”(Koppeco),尤丹先生被任命为总经理。1987年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并开始运作。顺便提一下, 这项决定曾经遭到萨尔.艾森伯格的坚决反对 , 但他的反对无济于事。艾森伯格何许人也? 应该说,中以开启接触的历史,那是沿着两条渠道平行发展的。艾森伯格 军事技术,波哈莱斯和后来的尤丹 经济和民用技术。后者带有更明显的政治外交色彩,因此有着不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本书不打算介入军事安全领域,但是,既然问题涉及中国和以色列关系的发展历史,我们不应当回避艾森伯格其人。萨尔.艾森伯格萨尔.艾森伯格(1921-1997)生于德国,纳粹上台以后便流落他乡,转辗于欧洲一些国家谋生,但无着落。后来到了荷兰,不料纳粹又跟着侵入荷兰,他只得赶快逃离,于1940年到达上海,又从上海转往当时被日本占领的哈尔滨。他娶了一位日本女子为妻,此后他妻子归化为犹太籍。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伯格开始经商。我听说过有关他经商的一段趣闻,但不敢担保全部属实。据说当时有几个日本富商手上拥有几家大企业,因为担心财产被占领日本的美国人没收,于是将这些财产转到了艾森伯格名下。没收财产的危险是渡过了,不过财产归在他的名下,他完全可以不顾财产本来不属于他的事实,将其据为己有。但他为人诚实,最后还是把全部财产归还了日本原主。日本人对他感激不尽,作为报答给了他一笔巨款,又交给他好些生意上的关系,使他得以同日本、美国、韩国、印度等国的公司做上大买卖。他逐渐成为日本、韩国和欧洲之间贸易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逃亡到中国的分文全无的难民,一跃而成为亿万富翁。艾森伯格是在80年代初期比波哈莱斯稍早进入中国的犹太人,不过他的兴趣是在做秘密的军工交易。 他开始同中国做生意,传说大多数买卖都是军火。有关他涉及国防军工生意的详情,一直秘而不宣。根据各家不同报刊披露,艾森伯格于1979年第一次非常秘密地进入中国,他乘坐的是自己的私人飞机,随行的以色列代表团由军工的重量级人物组成。在第一个代表团之后,又有其他代表团访华,结果促成中国和以色列军工方面的合作。他搭建了以色列军事工业与中国同业沟通的桥梁,据媒体透露,通过艾森伯格与中方达成的交易总金额达几十亿美元之多。我要强调,这些讯息是在不同媒体上发表的,是否属实不加评论。依我来看,艾森伯格的另一类业务更为重要和更值得注意。他在中国设立炼油厂以及一家农业发展公司,毫无疑问,这是推进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艾森伯格自诩为促进中国-以色列两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的确在以色列大众看来,艾森伯格无疑是推动中以关系发展的先行者之一。以我在中国的经验,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听说最多的犹太人大概就是艾森伯格先生。他将自己一生的最后岁月献给了对华贸易事业, 1997年在一次访华期间病逝于北京。我和艾森伯格有过私交,我尊敬他,对他的为人也有所了解,这事留待下面再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