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业的持续发展。这类辅助系统的发展,亦有助于以色列高科技工业推动民用安全、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即使在和平年代,军事带头的趋势并不减退,以色列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飞毛腿 ”导弹攻击特拉维夫,以色列起而研制“箭”反导弹导弹。“箭”计划开始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SDI)的一部分,要求在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和弹道学达到非常先进的水平。“箭”很快就要进入实战部署。总的来说,在武器、情报收集、控制和指挥等领域里探索日益精良系统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向前高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色列成为世界上研制并发射成功人造地球卫星的第8个国家。开始是民用通讯卫星“阿莫斯”,紧随是军事卫星 “欧菲克”以及照相侦察卫星“埃罗斯”。以色列现今参加美国航天局以及俄罗斯的空间计划,制造科学和民用的部件和完整人造卫星。出口导向以色列资源匮乏,人们想达到西方的生活标准的唯一办法是融入全球市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起到了积极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建立全国范围的纵向和横向科研体系,吸收大批移民英才,融入世界经济和加强技术出口。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军事技术也是经济的需要。以色列的国防预算不足以维持其军事优势,一个出路就是发展出口。以色列无论在军事或民用高科技出口方面均非常成功。随着全球防御市场的萎缩, 因此,依靠军事工业发展而来的在软件、通讯、成像、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民用技术用途,日益重要。例如由于需要较好的夜视设备,促成地方工程师在成像处理领域里得到训练,最终建立以色列有关高科技公司。以色列本国市场很小,民用产品出口备关重要,这更进一步刺激技术优势的保持,特别是在一些不受注意的行业如网络安全、经营决策、账务管理乃至医药。以色列从国家控制的集中和保护主义经济体系过渡到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一些传统工业如纺织业开始消失,退出低成本的海外竞争。以色列今天的服装大部分从中国进口。这样的过渡究竟要走多远和多快,一直争论不休,但是毫无疑问,以色列享有相对优势的高科技,依然是以色列经济发展的主线。随着以色列经济的改造,传统工业从本国市场过渡到出口型高科技工业,以色列出口总量当中的高科技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45% 提高到2000年的57%。电子元器件、通讯部件、医疗设备、软件和IT 产品的2000年出口量超过130亿美元。虽然2000年代后期出现高技术危机,出口骤减,但电子、通讯、监控设备和航空电子仍然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医药和医疗器械也逐步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高技术仍然是以色列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它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个标志。以色列融入世界的一个方面,是外部投资的不断流入,特别是高技术工业。一些重要的跨国公司,举少数几个为例,像Cisco系统公司、摩托罗拉、英特尔、IBM、北方电信、微软、三菱、德国Telecom 以及其他航空航天机构,都认识到以色列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高科技发明的源泉,纷纷前来设立分公司和研究中心,或者向以色列公司进行投资。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是新兴产业。1990年代医药和医疗器械成为一个新兴的高技术领域,著名的以色列公司“特瓦”(Teva)跃居领先世界的制药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