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33章完结

第33章完结

了180个人!”法官说:“不可能,我刚刚在街上亲眼看见了,汽车不可能挤进180个人。”司机说:“这要看什么样的人和怎样上车。乘客不愿上车,你是塞不进去的,而我的乘客完全出于自愿。”父亲的农活小帮手我们村子的社会结构和纯粹的基布兹不完全一样,它给每个家庭和个人更大的自由,让他们自愿集中精力于某方面他们乐意的农事。我就是在这里开始干起了真正的农活。我12岁那年父亲被派回中国,受命到犹太人社区征集捐款以购买武器和军事物资, 家里剩下的男孩子算我是老大,那时我下边是三个年龄更小的弟弟,于是我们家在莫沙夫的农场就交由给我顶替父亲管理。 没有了年长的家人从旁指点 ,一切全靠自己, 我一下意识到一把重担压在了肩膀上。我们的村庄又小又偏僻,没有学校,孩子们只好走远路到附近城市上学。 我那时在上小学,每天早上7点钟就离开家步行到学校,8点钟上课之前到达教室。 父亲走了,为了不耽误上课,每天早上4点钟就得起床,等到7点半钟就已经坐在学校教室的课桌前面了。我常常想,凌晨4点钟的时候同学们还睡在被窝里,不定做着什么美梦,而我已经 赶着骡子到野地里割草喂牲口,在场院里给4头牛挤奶了。我的同班同学都是城里人, 只知道牛奶是用塑料袋现成装好的, 从未见过如何用双手从牛身上挤下奶来。一天我上学迟到了,老师问我什么原因耽误了上课,我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老师听过十分惊讶,将情况告诉全班同学,并安排第二天到我家农场参观,看看我如何挤牛奶,也嗅一嗅农场的“气味”。第二天早上7点钟,一辆大客车载着一班同学来到我家农场,大家要亲眼看一看他们班上一位同学如何挤牛奶。那天我没有照常给奶品厂送牛奶,因为刚刚挤下的新鲜牛奶分给每位同学一杯,已经所剩无几了。好多天过后,同学们还不断提到这次参观的事,都说一辈子忘不了。我不知道他们这话是真是假,但我自己对当年挤牛奶的日子记忆犹新。军事根据地的锻炼我们生活所在的地方,不光是一个农业村落,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根据地,是抵抗巴勒斯坦英国驻军的一个犹太人地下组织开展活动的据点。 我们父亲和其他村民一样,是埃泽尔组织成员,我们的住地也成为了该组织成员的交通和训练基地。记得我那时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是贝塔组织的成员。“贝塔”,这就是我父母亲还在哈尔滨时加入的那个组织,我们所有同学和小朋友都一同参加了。 这是一个青年组织,是参加埃泽尔组织的预备阶段。我们知道长辈们参加埃泽尔的活动,也清楚我们长大以后也会成为该组织的成员。但我们未曾料到,不等许久我们也就加入埃择尔了。有一天,指导员领我们一群小孩开会,把我们带到离居住地不远的一座山上,将大家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的人员年纪大些,另一个小组年纪小些。年纪小的一组被派到附近一座小山头,让他们观察周围情况然后回来报告。安排他们走了过后,指导员从他背袋中掏出一支手枪,告诉我们不要害怕,他要教给我们如何使用这种玩艺。他说:“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你们已经长大了,可以使用这种工具了。我们想,你们总有一天要用得上它,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了。”我们非常高兴和激动,因为这说明我们再已不是小孩,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投身到争取国家自由独立的伟大斗争中了。我感到,我向积极参加国家事业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