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38章完结

第38章完结

发源地获得文化复兴的象征。学校第一届董事会均由世界上著名的犹太人精英组成,其中有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两位世界科学界的泰斗人物。1923年元旦,正值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 中国上海进行访问,他参加当地一次犹太人招待会畅谈这一事件,他说:“这所犹太人学府是传播犹太精神的活动中心,犹太学者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不仅是莘莘学子潜心攻读的场所,更是犹太人学者荟萃的地方;它是表达犹太人思想的权威中心,帮助向广阔世界阐明我们的观点。” 以色列年青人都以成为耶路撒冷大学学子而引为幸福和骄傲,我当然也不例外。斯科普斯山上的“总统”斯科普斯山位在耶路撒冷东部,与南面著名的橄榄上隔谷相望,中间横亘着一道巨大的溪谷 。橄榄山除了相传是耶稣基督布道的地方,还分布着犹太人古老的墓地 。斯科普斯山上有两处重要地点:希伯来大学和以色列总医院 哈达萨赫医院。这是犹太人千百年怀念的一片神圣土地,今日构成耶路撒冷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上面谈到,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过后,耶路撒冷分为两半,城市西部归以色列人,东部控制在约旦人手下,包括犹太人一些最重要的圣地,像圣殿遗留下来的一段残墙即哭墙或称西墙。但是东城区有一处地方保留在犹太人手里,虽然被约旦军队包围得严严实实,这就是斯科普斯山。以色列和约旦达成停火协议以后,斯科普斯山划为非军事区。后来根据协议规定,由以色列在斯科普斯山派驻警察部队,每4个礼拜换防一次,由新派人员更换原有人员。事实上以色列派出的并非警察人员,而是后备部队的士兵。于是事情就找到了我头上,我当时是后备部队里的上尉军官。1962年的一天,我应召到达部队司令部,上级通知我两个礼拜内带领40名士兵上山,要我在山上担任司令官一个月。那时掌管斯科普斯山的司令员有个绰号,叫“总统”。到了科普斯山上,就等于与世隔绝。我们四周布满了约旦士兵,与家人无从联系。我们完全不知家里的情况,尤其苦恼的是,家里人根本打听不到我们出了什么事情。从一方面说,你可谓大权在握,是当地的太上皇,你肩头上担当的责任非同小可。你是“总统”,任何人都敬你三分,听从你的呼唤,只要你一声令下,他们随时为之赴汤蹈火。你感觉自己形同上帝。但在另一方面,这个月内山上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就得完全由你试问,“叫你吃不完兜着走”。我想,我毕生没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像这阵子那样感到责任重大,如此诚惶诚恐。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吃不好饭,一个月后下得山来,体重掉了整整8公斤。但是不管多么难熬,等到任期届满下得山来,我还是觉得非常开心,心想我从来还没有担负过如此责任重大和激动人心的任务。我在斯科普斯山上每天都写日记,纪录我的感受和印象,我对妻子和幼儿的思念和牵挂。下山的时候,我将这些书写材料留在当地存放。1967年爆发六日战争,以色列成功控制了耶路撒冷所有地区,包括哭墙以及通往斯科普斯山的各条道路。战争过后一年,我偶然翻阅到一本书,书中记述斯科普斯山的有关情况和该地的历史故事。读到书的末尾,我惊奇地发现有我在山上撰写的材料,材料的题目是:“总统日记摘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