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我选择中国
假如说我的一生是一次长征,肩负着祖国给我的使命,在以色列、在世界各地日夜奔波,播种粮食,播种友谊,那么到了20世纪的最后一年,我在人生的长征途上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x¢7.0!0+t¢x?t′.,c-o`m′ 历史给我提供两个看来截然不同的去向进行选择:到中国去,或者到美国去。我要行动记得有一天,以色列农业部长找我,提出让我到华盛顿出任驻美国农业公使。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太谢谢了,部长先生,不过我不想去。”接着我又补充道:“如果哪一天有机会去中国,我一定高兴受聘。”部长问:“为什么?”我给他作了如下解释。“我到华盛顿去干什么?”我边问边答道:“我会参加一次又一次招待会, 脸上强装笑容,从一个个宾客面前走过, 向他们举杯祝酒 。我也会到边远的大学和专校作报告,但是我的极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为以色列来的不同官员准备访问日程,最倒霉的是还得陪同他们一次又一次访问我去过无数次的同一个地方。”“那么在中国呢?”部长问。“行动!”我回答道。“在中国的使命就是行动!”我心中非常清楚,我争取此项使命是为了什么:行动。我要行动,因为那里有需要,而且我有能力;我要行动,因为那里有我的熟人和朋友,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需要行动,还因为我永远忘记不了以色列国家领导人像拉宾、沙龙对我的嘱托,更忘记不了普通中国人对我的信任和期待。\齐!盛·小.税_网, .芜!错/内!容?无巧不成书,到中国去的机会果然不期而至。且说从前我在农业发展公司阿格里德夫担任总经理职务时,每次到中国执行任务,都是我单独一个人离家出行,从来不带夫人。所有这些访问都属职责范围,是要考察示范农场的运行情况,了解项目是否充分有效地体现以色列农业技术,所以从来不携带夫人同行。我一向认为,有夫人在身边就会分心,难以专注工作,而且我不想别人说三道四,指责我利用职权谋私。为此我一直感到有愧于夫人,总惦记着哪一天能找个机会做个补偿。1997年我结束在阿格里德夫的总经理任职,在几家私人企业担任两年顾问,主要是和俄罗斯及其他国家打交道, 中断了和农场的联系。1999年结束这些繁忙的事务之后,我打算领我夫人到中国去一趟,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永乐店示范农场。不在农业发展公司就不一样了,终于有一天我对夫人说:“一块到中国去吧,是时候了,你要亲眼看看中国而不是光听人说。”对她来说这是第一次去中国,所以到北京以后的最初几天只顾游览,去看每个旅游者必到的地方,像长城、故宫、秀水街(当时位在美国大使馆旧址附近)和三里屯商场。谁想到,当年外国人爱逛的市场和所在街道,现今已不见了踪影,取代它们的是全新的现代化建筑, 耸天的商业大厦傲然林立。第四天我带夫人参观示范农场,让她看看我们在中国都做了些什么,这当中有我的辛勤奉献。我自己当然也想了解一下情况。农场来一位专家给我们领路,半道上接过一位前来接待我们的姑娘,她说她是负责农场花卉业务的。上了车,专家向她介绍说,这是欧慕然先生。/咸·鱼¨看¢书^旺` *嶵!鑫^章_洁?更^新^筷*“呵,”姑娘说,“这就是农场之父,农场的创始人!”不瞒你说,听她这句话我感到全身为之一震。也许就在这个瞬间,在我心头又浮现出回到中国的念头:回中国去继续做我在那里开始的工作,不过这次规模更大、职位和担子更重了。投身激烈的竞争看完农场,和场长一起用过午餐,我们便一路赶回城里去见大使南月明即沙米尔夫人。路上我对太太说:“如果我对沙米尔夫人提出,我可能考虑到大使馆来出任公使,你可别有意见。”我太太吓了一跳,她说:“什么话?我们是来玩它几天,并不是要长期呆下去不走!”
见面的时候沙米尔夫人告诉我,示范农场无论对她或者对加强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的合作都非常重要,并说她现在正面临主管这个项目的公使很快就要离任的问题,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代替。沙米尔夫人这番话正中我的下怀,恰好给了我一个自荐的机会。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接过话来说:“沙米尔夫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