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 > 第61章完结

第61章完结

我弟弟于2006年作为以色列政府总理访问中国时,与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举行会晤。′1-3\3,t·x_t..?c/o.m′会晤结束时,温总理问:“欧慕然好吗?”我弟弟从来没有听我说过我的中文名字,望着温总理,露出疑惑不解的眼光。温总理看出他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赶紧说:“这是你的兄弟,他在中国非常有名。”对姓名的叫法,西方国家都习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则相反,姓在前名在后。特别是对来自小国的人来说,最不习惯的是中国同姓的人无穷无尽。在以色列,你可以碰到成千上万个不同的家姓;虽然也有同家姓的,但这种情况不算太多。假如你遇到谁的家姓与你认识的另外一个人相同,你完全可以当即问他是不是那人的亲戚,因此与他同姓,许多时候你发现果然如此。中国这么大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有大约700个不同的家姓,不过大多数人都共用其中一些常见的家姓。在中国初来乍到,一开始可能遇到一些人姓李、姓张、姓赵,你会立刻想起你认识的其他人也是同一个姓,从而认为他们是的亲戚。这就错了,你就是犯了抱住自己观念不放的毛病。我们北京大使馆有6个中国人,其中一人姓李,另外5个人姓张。我手下两个秘书都姓张, 他们虽然同姓,但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一旦你知道中国大约有1亿人姓李,好几百万人姓王或者姓张,你的想法就不一样了,和你刚到中国听到有人同姓的时候就大不相同了。我的小孙子跟他父母来北京看我们,他找我说:“爷爷,给我起个中文名字。¨微¨趣?暁?税*蛧· `唔¨错!内\容!”我问他,在这里时间很短,干吗非要起一个中文名字?他说:“好让你的中国职员叫我时不会困难。”小孙子原来的名字叫纳达夫,当时9岁。我把中国职员找来,要他们给孩子起个中文名字,不到半个小时他们回来告诉我,打算叫他“欧大福”,他们说这是个好名字,和原来名字的发音相似。小孙子高兴地同意了,但说有一个条件,他悄悄对我说:“我同意,但回以色列以后不要叫这个名字。”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如果朋友听到这个奇怪的名字,老这样叫我,那我一辈子也改不了啦!”但是我要说,我用我的中文名字倒觉得很开心,在以色列我就常常用这个名字,同时还向人夸说我名字的不俗含义。“欧慕然”这个名字我一辈子用定了。开始行动 建立业务联系我至今仍然清楚记得踏进大使馆大门的第一天。大使在他的办公室里等我,上过咖啡和简单寒暄过后,他开始就我们与中国合作要达到的目标阐述他的看法。说实在的,大使的期望并不算高,他向我解释说,办通事情很不容易,要我务必保持耐心,立足长远,着眼于大的作为。我不想在第一次见面时和他过不去,但也得向他摆明我的观点。我决定亮出我所说的“行动”这个词,讲明“行动”之所指,让他了解,我对该做什么自有看法。¨c*h*a`n/g~k`a¨n`s~h-u·.?c¨o,m,我估计大使是在想,我的抱负未免太大了,现实情况将告诉我,达到我提出的目标谈何容易。谈完话后,大使领我到会议室去和大使馆的全体人员见面,这当中有以色列人也有中国人。大使将我介绍给大家,然后提到我打算要做的事情,令我感到惊异的是,他还用上了我就“行动”所说的一番话。大使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提法,并要求大家尽责协助我,与我合作。听大使这一说,我当然非常高兴,我想我毕竟说服了大使,我的第一次“行动”算是成功了。我知道,未来的其他行动要困难许多,但我相信也定会成功。上任以后,我的第一步工作是与中国各部委院所等合作单位建立联系。依我的观点,首要的事情是与人直接接触, 亲自认识农业部、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和其他单位的朋友, 他们是我的“伙伴”。

除了中国的机构和人员,我还要认识和结交他国大使馆与我职务相同的人员。和在中国工作过的人士讨论各种话题,听取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至关重要;他们的意见不一定都得采纳,但有时候却很有用处。不过我很快就转过弯来,要想会见你要会见的人并不容易,得通过手下人员事先多打交道。以为让秘书打个电话给你想要见的人士的办公室,讲明你想和他见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