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1004),辽承天太后、圣宗又以收复被后周世宗占领的关南地区为名发动大规模战争。¢p,o?m_o\z/h-a′i·.?c~o^m.北方州县告急的文书一夕数次传至开封,宋廷朝野大为震惊。真宗平时常夸海口说,如果辽军来犯,他一定率兵亲征,可此时他却有些胆怯。参政知事王钦若请真宗南逃金陵(今江苏南京)去避难,枢密院的副长官陈尧叟又让他到四川去躲风,只有宰相寇准陈明利害关系力请真宗立即亲征,鼓舞士气,打退辽军的进攻。真宗虽然同意亲征,却求和心切,还没离开京城,就派曹利用和辽将王继忠议和。十一月间,宋真宗才从京城开封北上,却一路顾望不前,行军迟缓,前进不到二百里到达韦城(今滑县东南)时又想南逃金陵。在寇准和禁军统帅高琼多次催促下,才渡过黄河,于十一月到达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八记载,当真宗的黄龙旗插上澶州北城时,宋军欢呼,“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在此之前,辽军已进至澶州城下,主将萧挞览被宋军射死,而宋朝重兵驻守的定州(今河北定县)也威胁着辽军的后方。¢x,i·n~w,a+n+b·e+n!.^o~r·g?这时,宋朝的百万大军已至澶州近处,辽军顿感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于是也想议和退兵。十二月,双方订立盟约,规定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澶州的郡名为澶渊,所以这次盟约被称为“澶渊之盟”。从此,宋辽和平相处直至北宋末年。
为什么说宋真宗时“一国君臣如病狂”般崇道宋真宗澶渊之盟的结果,令宋真宗和寇准都自我感觉良好。真宗庆幸自己“亲征”的英明和“花钱消灾”政策的正确,对寇准也敬重有加。这让王钦若很是嫉妒。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一天,真宗目送寇准退朝,王钦若在一旁问道:“澶渊之役陛下为什么不以为羞耻,反认为寇准有功于社稷呢?”真宗吃惊地问:“这话怎么讲?”王钦若说:“城下之盟,春秋所耻。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陛下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之盟,还有比这更可耻的吗?”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王钦若又接着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钱快输光时,赌徒总是孤注一掷。而您当时就是寇准的孤注,够险的。”真宗的自尊心一下子扫除一空,对寇准的敬意和眷宠也日渐消退,加上之前寇准用人不拘一格,也招来其他同僚的不满,而寇准自己在澶渊之盟后也颇有居功自得的架势,让真宗老大不快。景德三年(1006),寇准被罢去相位,出知陕州(今河南陕县)。次日,王钦若就被再用为参政知事。
后来,真宗一想到澶渊之盟,就感到奇耻大辱。王钦若揣摩真宗不再愿意谈论兵事,故意对他说倘若攻取幽、燕,便可雪洗耻辱。真宗说:“河朔生灵,始免兵革,朕安忍为此?可思其次。”王钦若这才托出本意:“只有封禅才能镇抚四海,夸示外国。”并称自古需有天瑞,帝王才可以封禅,但天瑞也可人为。真宗动心了。于是,一系列的闹剧开始了。
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初三,承天门出现了天书。真宗于是改当年为大中祥符元年,并大赦天下。
三月,真宗命朝臣讨论封禅事。封禅是祭天仪式,属于帝王代兴、天下太平以后封祀泰山昭告成功的大礼,秦始皇、汉武帝都举行过这一大典。后世帝王虽然都难免有封禅之心,却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功业能否匹配,不敢贸然行事。宰相王旦等五次率文武百官等两万四千余人上表请求真宗封禅,三司使丁谓又称经费“大计有余”,真宗于是决定封禅。十月初四,封禅队伍以天书为前导,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十七天后到泰山脚下,斋戒三日,举行封禅礼,又大赦天下。十一月,还到曲阜拜谒了孔庙,赐钱三百万。封禅大典前后共五十七天。从此,天下争言符瑞,竞献赞颂,举国如痴如醉。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二十三日,真宗又西祀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汾阴后土祠建于汉武帝时,祭汾阴就是祭地神。此次西祀又持续了六十八天。
大中祥符五年,真宗对大臣说自己做了一个梦,说神仙传达玉皇之命“令先祖赵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