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哲宗时期改革派重新上台后,却不遗余力地对有不同意见的人士进行打击报复,苏轼、苏辙、吕大防、范祖禹等人先后遭到贬斥。!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而所谓的改革派主要成员热衷的是自己的权位,不仅主管军事的知枢密院事曾布对保甲等改革措施敷衍了事,执政章惇也与曾布貌合神离,严重影响了改革的进程。
哲宗的身体一直很糟糕,少年时便有咯血等疾病。元祐七年(1092),在高太后的安排下,哲宗娶了大他三岁的孟氏为妻。而对这桩婚事,哲宗并不乐意。所以,元祐八年高太后一死,孟后便被废黜,出居瑶华宫。
年少的哲宗初即位时,还是颇有一番抱负的,也起用了一些贤臣,使国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到后来却假借绍述的名义,在政治上以牙还牙,务反前政,报复打击了很多无辜的官员,造成了“党籍祸兴,君子尽斥,而宋政亦敝”的局面。
什么叫元祐“更化”
“更化”即改制,改革的意思。·看?书*屋-晓¨说_王! ^蕞`芯,蟑/踕\更,芯/哙?
哲宗即位初期,英宗皇后高氏以太皇太后垂帘执政。高太后出身将门,曾祖是宋初大将高琼,外高祖是太祖时的大将曹彬。神宗生前她就对变法改革持否定态度,只是因恪守宋朝家法才没有出面干预。高氏执政后,立即起用守旧派首领司马光,任命其为门下侍郎,吕公着为尚书左丞,参与朝政。
据《宋史纪事本末》载,神宗去世时,司马光从洛阳进京奔丧。卫士见到他,都致敬行礼。老百姓更是夹道欢迎,高喊着:“无归洛阳,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可见当时司马光在民间的呼声很高。
司马光执政后连续上札,有《乞开言路札子》、《乞去新法病民伤中者疏》、《乞罢保甲状》、《乞罢将官状》等,他把新法比作毒药,认为必须全部废止。变法派放出抵制的言论,援引孔子的话说:“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司马光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太皇太后以母改子(神宗),非子改父”,并以此作为废除新法的理论依据,新法于是被逐渐废除。~咸^鱼?看_书/惘. /首?发/七月,首废保甲团教。十月,罢方田均税法。十二月,市易法和保马法也相继被废。
元祐元年(1086)春,司马光、吕公着先后升任左、右相。废除新法的工作雷厉风行地展开,史称“元祐更化”。三月,司马光要求各州县五日内罢免役法。在江宁闲居的王安石听说,不禁惊愕失声道:“连这都要废除吗?”许久,又说:“此法终不可罢!我和先帝讨论了两年才实行的,连细节都考虑到了。”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苏轼、苏辙等人也反对仓促废除,认为应进一步考察利弊。然而司马光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八月,再罢青苗法。九月,司马光去世,废除新法的活动由右相吕公着继续进行。这时,新法其实已经废除得差不多了。
元祐更化虽然纠正了熙丰变法中的部分弊病,却给北宋后期政治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什么叫绍圣“绍述”
元祐八年(1093)九月,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哲宗亲政。
哲宗在高太后生前就对她一味废罢新法、打击变法派不满。亲政后,哲宗一心想继承其父神宗的遗志推行新法,不久就恢复变法主将章惇、吕惠卿的阶官、职名。元祐九年二月,哲宗任命李清臣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尚书左丞。李清臣在殿试发策时直接否定元祐政治,令绍圣之意呼之欲出。绍述是绍圣年间使用频率最高的政治术语,其原意是继承前人的做法,对哲宗而言,就是继承其父皇的遗志与事业。四月,哲宗改年号为绍圣,明确宣示要继承神宗的改革事业,不同意再行新法的苏辙被贬出任知州,袒护他的首相范纯仁也被贬出任知府。哲宗任命章惇为首相,曾布入主枢密院,蔡京、许将等先后任执政,林希任同知枢密院事,变法派控制了朝政。各项新法先后恢复,还根据神宗时推行新法的弊病,作了一些改进,并采用了部分元柘时制定的法规。但是,变法派此时也开始打击守旧派,守旧派的重要官员如吕大防、刘挚、苏辙等先后被贬往广南东路(今广东)。守旧派的首领司马光、吕公着不仅被追夺赠官和谥号,连哲宗当年为他们亲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