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宋王朝 > 第173章完结

第173章完结

茶马古道四川物产丰饶,自唐朝中叶以来,中原地区屡经战乱,官僚沃尓沃纷纷逃亡四川。.求′书+帮, ~追′嶵,鑫~璋-结.他们疯狂搜刮掠夺,侵占田地,甚至将自己承担的赋税和徭役转交佃户承担。宋灭后蜀,又纵兵掳掠,并将后蜀府库贮存的金、银、铜、币、珠宝等“重货”和绢帛布匹等“轻货”运往京城,为此,强行徵调大量民夫,水陆并运,直延续10余年才运完,此举更加重了四川地区百姓的负担。宋廷又于四川设置“博买务”,垄断布帛贸易,禁止农民和商贩私下交易,豪强地主趁机“释贱贩贵”③,投机倒把,从中渔利,而使更多的农民丧失田地,商贩破产。不仅如此,宋廷还在四川推行茶叶专卖,严禁茶贩贩茶,而由官府以极低的价格从茶农手中收购,使茶农、茶贩无以为生,整个四川地区的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四川大旱,百姓更是雪上加霜。而官府依旧“赋敛急迫”④,在天灾人祸的沉重压力下,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南)地区最终爆发了武装起义。

二月,因“贩茶失职”⑤的青城茶农王小波率百余众揭竿而起,他鲜明地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⑥、“均贫富”的主张,深得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贫民多来附者”⑦,仅10天之内,起义队伍便发展到万人。!2,y,u,e¨d\u..-c.o?m!

起义军在王小波的带领下,一举攻占青城县。义军又乘胜转战于邛州(治今四川邛崃)、蜀州(治今四川崇庆)、眉州(治今四川眉山)等地,并攻占眉州彭山县,生擒县令齐元振。齐元振曾被宋廷标榜为“清白强于”,受宋帝亲诏嘉奖,然而他勾结豪强,贪婪残暴,勒索无厌,民愤极大。起义军处死齐元振,将他搜刮聚敛之财全部分发给贫苦百姓。这一举动在农民中引起极大的反响,附近各县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队伍不断扩大。十二月,王小波率领义军自彭山北上,攻打成都东南战略重镇江原县(今四川崇庆东南)。四川都巡检使张圯正驻守于此,乃亲自督阵,令驻扎江原的四川宋军主力拼死抵挡,两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王小波与义军奋勇杀敌,交战中其额部不幸中箭,仍带箭继续指挥战斗。义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终于攻克江原,打死张圮,夺取川西大战的胜利。然而不久,王小波因箭创甚重而牺牲。

王小波牺牲后,起义军遂推举其妻弟李顺继任义军首领。李顺原亦为青城县茶农,也是起义军中有威望的领导者之一。此后,他继续执行“均贫富”的纲领,利用江原大捷的有利形势,率领义军扩大战果。他下令召集乡里富人大姓,责令他们开具各自家中所藏钱财粟帛清单,呈报义军,“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⑧。\二+捌`墈*书_蛧. ,埂!鑫/罪\全!与此同时,他于义军内部创建严格纪律,“录用才能,存抚善良,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⑨。李顺的这些举措,深得百姓称颂,起义军因此声势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江原大捷后,成都周围各州县如临大敌,惊恐万状,轻易不敢与起义军交战。四年四月,李顺再率义军主力攻克蜀州,杀死宋军监军王亮等十余名官僚。随后又攻占邛州,处死知州桑保仲、通判王从式等一批贪官污吏。之后,义军再向成都门户新津(今四川成都西南)江口挺进。据守于此的宋巡检使郭允能率宋军向义军发起勐烈进攻,双方激烈交战。在义军强大的攻势下,宋军惨败而逃,郭允能被击毙,同巡检使毛俨徒步脱逃。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先后攻占永康军(今四川都江堰市)、双流、新津、温江、郫县等重镇;一路则由李顺统领直逼成都。于成都城西郭门交战中,义军欲焚烧城门,失利,遂转而攻陷汉州(治今四川广汉)、彭州(治今四川彭州市)。起义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贫苦农民的反抗斗志,纷纷加入义军,队伍很快壮大到数十万人。

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极大地震惊了宋朝的统治者。东上閤门使、知成都府吴元载滥用刑罚,民众积怨,且未能镇压王小波起义而遭革职。宋太宗改任东上閤门使郭载知成都。镇守成都的西川转运使樊知古与都巡检使郭延溶运?睿等将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