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①《长编》卷三九四。\二+捌`墈*书_蛧. ,埂!鑫/罪\全!
②③《范忠宣公集》卷一九。
④苏轼《东坡七集奏议》卷三。
⑤《宋会要辑稿·食货》。
⑥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一。
⑦《宋史》卷一七《哲宗纪一》。
⑧《宋史》卷三四六《吕陶传》。
⑨《宋史》卷三四二《梁焘传》。
⑩《宋史》卷三一四《范纯仁传》。
《宋史》卷三四○(刘挚传)。
绍圣绍述赵顼母高氏以太皇太后(宣仁太后)的身份辅佐朝政。她重新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废罢熙宁新法,恢复旧法,残酷打击、迫害变法派。司马光死后,吕大防、刘挚等守旧派官僚继续执政,他们依附于以太皇太后为代表的皇亲国戚,更有恃无恐,根本无视幼帝赵煦,“每赵顼大臣奏事,但取决于宣仁后,哲宗有言,或无对者”①。以至于臣僚每有奏事,均面对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而幼帝“只见臀背”②而已。′墈¨书!君· .最_芯^蟑/劫\埂!新′筷^赵煦虽极为不满,但亦无可奈何。
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氏病故,赵煦开始亲政。他有志继述宋神宗赵顼在位时颁行的新法。而在守旧派执掌朝政时,不仅是受排挤的变法派官僚,就连守旧派内部的许多官僚都对刘挚等人的倒行逆施表示反对,心怀恢复新政的强烈要求,然而多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更视皇帝亲政为扭转政局的契机,这与赵煦的意图完全一致,在共同的愿望下,君臣之间形成了一股“绍述先帝遗业”的潮流。赵煦一亲政,立即着手恢复熙宁新法和元丰改制(合称“熙丰新政”),并于次年四月下诏,改元“绍圣”。宋廷政局自此再度发生急遽的变化,故史称,“绍圣绍述”。
赵煦下令依照《唐六典》重新修订官制。随即又相继罢免原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大防、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等守旧派,即所谓“旧党”官僚的官职,门下侍郎苏辙劝说赵煦不可轻易变更元枯之政,不能复用变法派执政,赵煦大怒,罢免其官职。!比/奇-中¢文¨王· ?最-鑫¢章/结?更~新~筷_随后再贬吕大防为秘书监,刘挚为光禄卿、苏辙为少府监,对先期已罢贬的苏轼也不放过,又落职知英州,再谪贬惠州(治今广东惠阳东)。数月后,吕大防又“以监修史事贬秩,分司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安州(治今湖北安陆)居住”③。对于在元祐年让(1086—1093)追随守旧派,肆意诬蔑徘谤变法派及持不同政见官僚的礼部侍郎范祖禹、枢密都承旨刘安世等人也陆续罢官,贬逐出朝。与此同时,对于元枯更化中受到打击和迫害的变法派官僚则给予极高的褒崇礼遇,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对蔡确追复右正议大夫,进而又特追复观文殿大学士,赠太师,赐谥号“忠怀”。重新起用原变法派的主要人物,委以资政殿学士章悖悖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曾布为同知枢密院事,原吏部尚书许将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蔡卞为尚书右丞。后又以曾布为知枢密院事,许将为中书侍郎,蔡卞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黄履为尚书右丞,翰林学士林希为同知枢密院事。经过一系列的任免,基本清除了守旧派势力,组成了以宰相章悖为首的所谓“新党”的官僚集团,为“绍圣绍述”扫清了障碍。
以章悖为首的变法派掌握政权后,继续严厉打击守旧派,甚至连中间派也不放过。绍圣四年(1097),赵煦下诏,追贬吕公着为建武军节度副使,司马光为清远军节度副使,王岩叟为雷州别驾,又夺原同知枢密院事赵瞻、中书侍郎傅尧俞所赠谥号,降文彦博为太子少保。变法派仍感不足,继而又追贬吕大防为舒州团练副使,刘挚为鼎州团练副使,苏辙为化州别驾,梁焘为雷州别驾,范纯仁为武安军节度副使,统统流放岭南,分别安置于循州(治今广东龙川)。新州(治今广东新兴)、雷州(治今广东海康),化州(治今广东化州东北)、永州(今属湖南)等五州。原签书枢密院事刘奉世亦被迫贬为光禄少卿,以太子少傅致仕的韩维不仅被迫夺官爵,还与其他30余人同遭贬官。为使打击守旧派的这场斗争成为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