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兴元年(1131),岳飞所部隶属于张俊部下,转战于洪州(治今江西南昌)、筠州(治今江西高安),击破盗匪李成军,收降张用。~白-马^书^院* ·已_发,布·醉-薪¢漳*踕^绍兴二年,以岳飞为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且交予金字牌、黄旗,令招降盗匪曹成军。岳飞又转战于荆湖南路和广南东、西路,彻底击溃盗匪,曹成被迫投降。绍兴三年,奉命镇压吉州(治今江西吉安)、虔州(治今江西赣州)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宋帝赵构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旌旗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
绍兴四年,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是时,伪齐军与金军联兵南侵,岳飞受命统兵北上,连破敌军,克复郢州(治今湖北钟祥)、随州(治今湖北随县)、襄阳府(今湖北襄樊)、邓州(治今河南邓县)、唐州(治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是年冬,完颜宗弼与伪齐帝刘豫合兵围攻庐州(治今安徽合肥),宋帝亲笔书札令岳飞前往解围。岳飞领兵直趋庐州,于城下击溃伪齐、金联军,解救庐州围困。^z¨h¢a*o_h/a\o~z^h^a~n,.?c¢o-m-绍兴五年,岳飞晋升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又授荆湖南、北两路、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受命赴洞庭湖诱降,镇压了钟相、杨幺的起义军,又升任荆湖南、北两路、襄阳路招讨使。
绍兴六年,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至长江会诸大帅,独称岳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令岳飞屯守襄阳府。岳飞移军京西路。又迁宣抚副使,遂于襄阳置宣抚使司。随即再次出师北上,攻占伪齐镇汝军、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商州(治今河南商县)、伊阳(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南)。七月,伪齐刘豫派其子刘麟、侄刘猊打着金军的旗号,分路入侵淮西地区。宋军将领刘光世、张浚畏敌,欲放弃各自驻守的庐州和盱眙(今属江苏),宋廷再令岳飞率兵自襄阳东下,迎击伪齐军。岳飞不顾目疾严重,得诏书当日即发兵,一直进至蔡州(治今湖南汝南)。但是宋廷不许,而未攻下蔡州。
绍兴七年,岳飞赴临安府入见宋帝,拜太尉,授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岳飞多次与宋帝谈论克复北方失地,力主出兵北上进攻伪齐,收复河北、京畿、陕西失地。.墈!书~屋¨ ,更.歆\嶵?全^宋帝十分赞赏其主张,表示“中兴之事,一以委卿”①。岳飞领命正欲筹划举兵,枢密使秦桧却竭力与金廷求和,破坏抗金部署。岳飞又与张浚商议遣将之事,因遭猜忌而自除兵权,还乡为其母服丧。直至宋帝数次下诏,令岳飞还职,方入朝待罪。仍以出兵北上,收复失地劝谏宋帝,且建议屯兵于淮甸,以伺机进兵。宋帝不许,而令其驻兵于江州(治今江西九江),以实时援应两淮及两浙地区。八年,岳飞所部回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但因上言请无子嗣的赵构建储,因而再遭宋帝的猜忌。在复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秦桧的倡导下,宋廷又欲与金求和,以换回建炎元年(1127)被金军俘虏北去的太上皇帝赵佶的梓宫,岳飞的北伐计划及部置因此而遭废止。绍兴九年,金帝完颜亶归还宋廷河南、陕西之地。岳飞认为金人不可信,上表不赞同赵构与秦桧等人的投降乞和行径,提出“唾手燕云,复仇报国”的豪言壮语,甚至一度曾拒绝宋帝所赐开府仪同三司之官爵,指出:“今日之事,或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②,仍主张整饬军队,训练兵士,积极备战。但这一切都被秦桧所阻止。
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金廷毁约,都元帅完颜宗弼(兀术)统领大军,分四路攻宋。相继攻陷宋东京开封府、拱州(治今河南雎县)、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重镇,河南、陕西之地复为金军所据。宋帝急令岳飞出兵救援,岳飞接令,派遣张宪、姚政、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等部将,分别经略一方,又令梁兴北渡黄河,纠集河北各地的抗金忠义民兵,攻取河东、河北州县。另派兵东援淮西制置使刘绮,西援知永兴军兼节制陕西诸路军马郭浩。岳飞则亲统大军长驱中原。宋帝又授予他为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不久,岳飞所遣各路将领相继告捷。宋军大举北伐,主力屯聚于颍昌府(今河南许昌),诸将所部分路出击,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