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宋史·艺文志·霸史类》却载:“《南唐书》十五卷,不知作者。/精*武\小,税-徃+ ~首?发-”元人戚光在天历初年作《南唐书音释》,他所看到的《南唐书》也没有署作者之名,他在作了一些考索后说:“惟陆游编取折衷成此书也,游也不署名。”就是说陆游认为此书是“编取折衷”前人的著述而成,所以不署自己的名字。此后,一些学者也时有疑问,但多数人还是信从了南宋陈振孙的说法:陆游为其作者。
近期,又有学者提出《新修南唐书》非陆游所撰。理由约为四方面:一《宋史·艺文志》收录之书甚全,既录了不署名之《南唐书》,也录了各种陆游著作,为何单不录陆游的《南唐书》?宋元间的《新修南唐书》传本多不署作者之名,因此,不能断定该书为陆游所撰。二陆游本人及同时之人,无一提及陆游撰过《新修南唐书》,而且后世作陆游年谱者多家,也无一提到此书,显然是无法将此书与陆游生平联系起来。三《新修南唐书》之叙事、观点及文字多处与陆游著作不符。¨c?n_x.i!u?b¨a¢o+.\n¨e!t.如与《入蜀记》相比,两书记事详略不同,语言轻重悬殊。所记李家明献诗事,两书措辞各异,一为七言之四句,一为五言之二句。两书对韩熙载等人的评价也不一致。因此,两书为二人所写无疑。四据《新修南唐书》所提及的人名和时代风尚考察,该书应出现在北宋中期,不晚于神宗朝。当时南唐名人之风流逸事为朝野广为传播,与南唐有关之作品也纷纷问世。最后推测可能是胡恢之作,当然这还没有充分理由和直接证据,但非陆游所作是可以肯定的。
此后,有学者进行了反驳,坚持此书的作者是陆游。理由有三:一陈振孙与陆游同为浙江人,生活的年代也前后相接,陈长期游宦于浙东、浙西地区,对陆游的生平非常熟悉,对陆游的著述也相当了解,并十分推崇,说明对其作过深入的研究,所以他说《新修南唐书》为陆游所作,必定有其可靠的依据。二《新修南唐书》卷十三《刘仁赡传论》中,有一段陆游的自叙,其中有南宋孝宗“乾道”、“淳熙”年号,提到本书作者的“先君会稽公”说明是绍兴人,并曾寄寓寿春,提到作者曾于乾道、淳熙年间曾游于蜀,这些都与陆游的籍贯生平相合。-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这篇文字,可谓此书为陆游所著的铁证。三《新修南唐书》与《入蜀记》,只因体裁不同,而使得行文有详略。至于有关诗句的长短,其实改写后并不失原意。还有个别人物的褒贬,因牵涉人物的不同方面,有褒有贬都是很自然的事。总之,两书无论在叙事、观点和文字方面,不但都不矛盾,甚至还可以互相印证,就是说《入蜀记》可作陆游撰写《新修南唐书》的旁证。最后,考定陆游自淳熙八年(1181)到十二年,在家赋闲的五年正是撰写《新修南唐书》的时间。
通过上述辩论,应该说肯定《新修南唐书》为陆游所著的观点占有优势。从历代学者对此书的评价中也可窥见一斑,除上述陈振孙、毛晋外,再如元赵世延在《南唐书序》中说:“陆游着成此书,最号有法。”《四库总目提要》谓:“游书尤简核有法。”清周在浚《南唐书注·凡例》云:“陆书发凡起例,简略详略可观,足继迁固。三主名纪,俨然以正统归之,其识较马令超越,可与欧阳公《五代史》相匹,非诸伪史可比也。”
不过这“不署名”而使人“不知作者”的情况,还是让人们有些疑惑:陆游为什么不署名呢?是因为这南唐在历史上不过一偏霸之小国,历年又不太久,由是其《南唐书》多被人视同“伪史”,所以陆游羞于署名。还是元人戚光考索后说的有道理,陆游认为此书是“编取折衷”前人的著述而成,所以不署自己的名字。如《新修南唐书·浮屠传》所载止四十六字,其文盖据马令《南唐书》删润而成,马书所载共四十四字,陆文止增两字。因此,是否可以认为《新修南唐书》是陆游编撰而成的,其中多少成分是取自别人的成果,多少成分是自己的撰写,由于修此书时所参考的书籍大多已佚失,所以这个问题永远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