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即位,丁谓又进封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被再贬,并且凡与寇准友善的官僚,丁谓把他们全都逐出。/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由于仁宗年幼,政事大多取决于刘太后。丁谓于是私下勾结内侍雷允恭。这样,翰林学士拟订的制诰,雷允恭都先让丁谓过目,然后才进见。因此,二人狼狈为奸,肆无忌惮。随后,雷允恭为山陵都监,负责真宗陵殿修建,但因择地不当而受罪。丁谓极力庇护雷允恭,为刘太后所知,刘太后便与仁宗在承明殿召见大臣冯拯、曹利用等,并对他们说:“丁谓身为宰相,却与宦官交结。况且,丁谓以前依附雷允恭奏事,都说他与你们议定,因此奏章都得以批准。更为罪不可赦的是,负责营建真宗的陵殿,却擅自迁移地方,差点误了大事。”冯拯等上奏说幸亏太后与陛下发觉了丁谓等的奸邪之状,这真是国家的福祉,于是贬降丁谓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不久,丁谓作奸犯科的旧事一一败露,因此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因为丁谓而受牵连的官僚自参知政事任中正以下有十多人。
不过,丁谓为人机敏,有智谋,记忆力超人,几千字的文章,均能过目不忘。而且喜欢做诗为文,至于绘画、下棋、博戏、音乐等,无不精通。但是他的才智不用于正道,而是勾结小人,残害忠良,贪财贪权,贻误国家,所以史官评价他说:“党恶丑正,几败国家,(丁)谓其尤者哉。·0`0`小¢税-旺. \首-发?”
“鱼头参政”谓谁鲁宗道鲁宗道(966~1029),字贯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县)人。年少丧父,寄养于外公家,他的几个舅舅都是习武之人,因此对鲁宗道颇为轻视。鲁宗道更加发奋读书,进士及第后,被任为濠州定远尉,调为海盐县令。海盐县的东南原来有港口,引导海水到城邑之下,年久岁深,港口被泥沙堵塞,失去了功效,鲁宗道因此征发县里的壮丁疏理,不久就完工了,人们得到了极大便利,而这个港口则被改名为“鲁公浦”。天禧元年(1017),擢为右正言。鲁宗道利用职务之便,对朝廷大事多有议论,真宗对他颇为厌烦。一天,真宗召见他,他乘机上言道:“陛下用我,难道只是想猎取纳谏的虚名吗?我自己对尸位素餐感到羞耻,还是请您罢免了我吧。”真宗对他安抚了许久。过了一段日子,在宫殿的墙壁上写下了“鲁直”的字样。随即授鲁宗道为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
仁宗即位后,迁鲁宗道为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0-0?小~税!网~ ¢更¨薪_嶵`全^他在任内精简办公程序,严厉惩罚为非作歹的官吏。当时,章献太后临朝执政,问鲁宗道说:“你认为唐代武后与高宗相比,谁更有能耐?”鲁宗道回答道:“武后是唐代的罪人,差不多断送了国家社稷。”章献太后沉默了许久。这时又有官员请为刘太后家立七庙,章献太后向辅臣征询意见,没有谁敢回答。鲁宗道站了出来,说:“如果为刘太后家立七庙,那么皇上又该如何处置呢?”章献太后觉得有道理,于是接纳了鲁宗道的意见。
仁宗在朝时,朝廷的高级官员多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鲁宗道不平地说:“馆阁应该培育天下英才,岂能只是纨袴子弟独受恩泽的地方。”枢密使曹利用此时恃权骄横,鲁宗道在仁宗面前屡屡指摘他。因此,皇帝国戚及朝廷高级官僚都很害怕他,把他视为“鱼头参政”,这是从他的姓中取得,而且还包含了他为官言事就像鱼头一样鲠直的含义。
鲁宗道为人刚正,嫉恶少容,遇事敢言,不拘小节。这还表现在他担任谕德时,有一次曾微服在外边的酒店饮酒,真宗有急事召见他,使者到他家等了许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使者把情况告诉他后,又对他说:“如果真宗怪罪下来,我将如何回答?”鲁宗道对使者说:“你就实话实说。”使者又疑惑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您又当获罪。”鲁宗道又说:“饮酒是人之常情,而欺君却是滔天大罪。”真宗果然责问使者,使者就原原本本按照鲁宗道所说的做了回答。真宗又诘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道:“有朋友从乡下赶来,我家贫困,没有酒食款待他,因此就请他去酒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