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走街串巷行医的“铃医”。父亲名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博通经史,以医为业,既具有丰富的诊病治病经验,又深通药学,曾充太医院吏目。著述有《四诊发明》八卷、《医学八脉注》①、《人参传》二卷、《蕲艾传》一卷,另有《痘疹证治》、《四言举要》等若干种。
李时珍幼受家庭影响,加之他自幼体弱多病,很早就对中医药学感兴趣,“好读医书”②,常随父兄进山采药,懂得不少药草知识。但在科举盛行的明代,由举业成名而步入仕途才是正道,所以在父亲的督促下,李时珍自幼诵习儒家经典,学习制艺。嘉靖十年(1531),在父亲陪同下赴黄州府试,中秀才。后来,又曾三次赴武昌乡试,三次落选。拜理学名家顾日岩为师,发愤读书十年,同时钻研医学。嘉靖二十一年(1542),李时珍开始正式行医,致力于中医与中药的研究。他一边潜心研究前人的医学著作,一边诊病辨证,积累经验,几年后,已俨然成一时名医。嘉靖三十年(1551),楚王府聘他为奉祠正,掌管良医所事,不久被推荐到朝廷,任太医院判。楚王府与太医院丰富的医学典籍与一些秘而不传的药方,为李时珍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