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收拾这些异己势力,把南海王当得名副其实,刘隐决定先向韶州进攻,以实现军事突破。,咸_鱼+墈.书,蛧. *毋`错*内*容/
对此战略部署,刘陟表示了不同意见,他说:“韶州是卢延昌所据,他依靠的是其父卢光稠。如击韶州,虔州军必救应,如此,我军将首尾受敌。依我之见,韶州不宜直攻而应计取。”
刘隐不听,坚持己见,结果大败而归。
大败而归的刘隐,服了这个同父异母弟弟,将军事讨伐全权交给了他。刘陟接受使命后,调整了军事攻击的箭头:先易后难,先弱后强。不久,除了少数地方外,各独立和半独立势力被一一平定。
刘隐死后,南海王的桂冠落到了刘陟的头上。
第二任南海王刘陟继位之初,一边继续对本地用兵,收服各种割据势力,将他的旗帜插遍境内;一边继承刘隐的外交路线,向后梁称臣,以换取政治支持。
向后梁称臣,本非心甘情愿的事,不过是为了得到后梁的承认,以显示自己是正统的地方政权而已。/x/i¢a?o~s+h\u~o~g+u,a\i`.`c′o′m!
待到钱镠被后梁册为吴越王后,刘陟耻于南海王的封号,对日益衰弱的后梁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愤恨地说:“中原正值多事之秋,真搞不清谁是真主,我岂能万里远航去臣事伪廷!”
贞明三年(917年),刘陟终止了和后梁的君臣关系,登上皇位,建国号大越,改元乾亨,定都广州。次年,改己名为岩,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在对外关系上,刘陟和两国结成了政治联姻:一个是楚,他娶楚王马殷之女为妻,先封为越国夫人,后册为皇后;一个是南诏,他把女儿增城公主嫁给南诏王郑仁曼为妻。通过联姻,他为南汉分别在北面和西南设计了两道屏障。
对于中原政权,他在登位之后就没和后梁来往过,待到唐庄宗把后梁灭掉后,他听闻后唐军事实力极为强大,出于畏惧而派使者前去沟通关系,称“大汉国主致书大唐皇帝”,言辞相当恭敬。使者见了唐庄宗,说是本国已准备好了大批贡物,至秋即当送来。`7*k′a¢n-s¨h!u*w,u+.!c¢o.m¨
可使者返回叙职时却说:后唐政治紊乱,不久将乱,根本无力南顾。刘陟听了,自大的感觉上来了,立即下令停止进贡。
南海多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称王称帝,刘陟的心态极是复杂,自大和自卑难分难解。他耻为蛮夷之王,常对北方之人说,他的家乡是咸阳,他绝非本地人。与此同时,他又狂妄得很,把后唐天子贬称为“洛州刺史”,意谓其土地少得可怜,控制力非常有限。
在内部的政治建设上,刘陟继承了刘隐的作风,依靠的是北方人:被流放本地的唐名臣子孙,及遭乱来此避难的士人。他不但依靠他们,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宰相赵光撤自以为出身唐代高门大族,不得已奉事潜伪小朝廷,心里很是不快,总想回北方。刘陟看出症候后,令人伪造他的手迹,把他的家属从洛阳全部接来,令他感动得从此尽心尽力。大臣王定保反对建国,刘陟派他出使荆南,等他回来,木已成舟,他出言讥讽,刘陟毫不计较,一笑了之。
刘陟聪明且悟性高,政治上颇有一套,办成了许多难办之事。然而他性格残酷,治民喜用刀锯、肢解、剖剔、炮烙、截舌、灌鼻等令人毛骨悚然的刑法。他每见杀人,都高兴得眉飞色舞,嘴中咿咿呀呀,口水直流,被人认为是怪物投胎。南海民众,如置于炉火之上。
他生活奢侈,大肆搜刮民财,为显示富有,他聚收南海珍宝,建筑玉堂珠殿,上面饰以金碧羽翠,弄得如同人间仙境。外地客商经过,他常召之观看,自夸壮丽,以满足虚荣心。
他好《周易》,遇有大事必以此书求解。他改名龚后,时有胡僧说:“根据诫书讲,灭刘氏者龚也。”他恐此名将破国败家,遂根据《周易》中“一吃龙在天”之句,自造“”字为名。楚军攻封州,本军大败,他又拿出《周易》占人,得到的是“大有”,由此改元大有,大赦境内。
刘陟在位时,有件事对后来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大有十年(937年),属于南汉的交州(今越南北部)长官杨廷艺被部将皎公羡所杀,皎公羡自立为主。杨廷艺旧将吴权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