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张嘴骂道:“你个老东西,别丧我士气!”
刘崇下令出击,张元徽先取得胜利,俘获后周几千降卒,柴荣见状亲临战场冲杀,赵匡胤等将领也领兵拼死搏杀,结果刘崇的军队被打得大败,杨衮在一边见后周军队气盛,也不敢上来支援刘崇,加上杨衮还在恨刘崇无礼对待他,就坐视刘崇战败,自己带着军队回北方了。¨微¨趣?暁?税*蛧· `唔¨错!内\容!
刘崇拼命逃往太原,但晚上又迷了路,找了个向导,又走错了一百多里,恼怒之下杀死了向导继续逃命,中间在一个地方刚拿起筷子要吃饭,听说后周追兵将到,又仓皇出逃,狼狈至极。在契丹送的黄骝马上,刘崇没法动弹,恐惧加上年老体弱,到了太原几乎要散了架子。为感谢黄骝马的救命之恩,他专门给它建了一个马厩,给它身上装饰满了金银,还让它吃三品官的饭食,封它为“自在将军”。
柴荣领兵追到太原城下,将其围困了很长时间,幸好契丹军队又来增援解围。/芯!丸.本-鰰/栈? *最¢新~彰·結!埂?鑫^快\柴荣因为阴雨连绵不停,士卒得病的很多,只好撤兵而去,太原这才转危为安,但刘崇因为恐惧和忧虑而得了病。三战三败,第三次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刘崇惊吓得一年后便病死了,终年六十岁。
刘崇的儿子刘承钧继位,甘做契丹的儿皇帝,但他做事比刘崇多了一些主见,因此常被契丹侮辱。后来刘承钧的养子刘继元继位,残忍地杀死了刘氏全部后代。等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刘继元投降了北宋,北汉灭亡。
宋太宗没有杀刘继元,对他礼遇很重,宋太宗说:“原来晋朝的司马昭戏问刘禅,是不仁义之举,亡国之君都是懦弱之人,如果有远见卓识又怎么会亡国呢。应该怜悯他们,何必又戏弄侮辱他呢?刘继元是朕所俘之人,待他即使像宾客一样还是怕不能抚慰其心,更不用说侮辱加害了。”但这是对甘心做亡国之君的刘继元,对于填词表示亡国之痛又让伶人奏乐借酒浇愁的李煜,宋太宗就不那么仁慈了。
第五章 契丹崛起,南侵中原
恰值中原混战不休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开始有了新的发展。+l/a+n\l_a¨n^w\e¨n+x!u^e^.\c¨o~m¢契丹族崛起并统一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少数民族的融合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从耶律阿保机到耶律德光再到其后世子孙,俱是人物。当其政权得到巩固之后,契丹族的统治者开始不安于室,伺机入侵中原,以图壮大。
智勇双全,阿保机定北疆
阿保机全名是耶律阿保机,也就是辽太祖,小名啜里只,汉名为亿。阿保机对于契丹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视为契丹族的民族英雄。他以超群的谋略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完成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很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来属于东胡族系,论起源则是源自东胡的一个支系:鲜卑。而鲜卑中又有一个宇文部,契丹就是这个宇文部的分支之一。契丹这个名称最早在我国史书中出现是在公元4世纪的北魏时期。在当时分布在辽水流域以北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与土河(今老哈河)一带,过着渔猎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以逐水草游牧为主。在北魏后期,契丹形成了古八部,八部之间互不管辖,也没有什么联系。各部独立地和北魏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到了隋朝,由于突厥势力扩张,对各部族征伐不止,契丹各部为防卫突厥,开始互相联系,互相支援,后来形成了初期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到了唐初,契丹就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其体制是在八部酋长中共同选举一人为首领,或者叫盟主。任期三年,到期改选,但大贺氏的人有世选的特权,这时的首领已经有了管理权力。契丹首领后来率部归入唐朝,唐太宗授予旗鼓,以表示对首领权威的承认。唐朝又在契丹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即松漠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
唐玄宗时期,大贺氏部落联盟瓦解之后,重建了遥辇氏部落联盟,在被回纥统治一段时期后,又趁回纥内乱之机重新归附唐朝,而唐朝后期的衰落又给契丹的独立发展提供了良机。
遥辇氏联盟后期,由于唐朝末年的中原混战,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躲避战乱。汉族的先进生产及其他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离中原较近,所以发展最快,势力超过了其他七部。迭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