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帝国尽头是民国 > 第9章完结

第9章完结

迈出来时,要说出这句话,不仅要有超前的眼光,还要有辞旧迎新的大勇气。1904年6月18日,才华堪比李清照的女词人吕碧城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教育为立国之本》一文。

在20世纪之初,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她意识到中国已进人充满竞争的世界。从兵战、商战到学战,她分析,如以为兵战可恃,当亚历山大、拿破仑鼎盛时期,威震全欧,谁能与之争锋?然而一旦战败,惊骇一时的武略也就随之湮灭。如以为商战可恃,上古埃及、波斯等国的工艺商业也不可谓不盛,如今早已沦为流亡之种族。世界上真正有持久竞争力的还是学术,在她当时有限的了解中,想到了培根、笛卡儿、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认为他们掌握着转移世界的大权,这不是世上眼见的那种权势。却是19世纪文明的原动力。“文明的原动力”——这个说法很精彩,是包括她在内的那一代中国读书人对此难得的认知。一个民族要产生自己的培根、笛卡儿、孟德斯鸠、卢梭,需要“兴学校、隆教育”,她认为这是“当今之急务”。

当时新教育初兴,与千年浸染的旧式教育相比,无疑是一棵幼苗,尚不大为国人理解,国人念兹在兹的还是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所以,她要大声疾呼,为新教育张目,阐明“教育为立国之本”之理,她说:“教育者国家之基础,社会之枢纽也,先明教育,然后内政外交,文修武备;工艺商业诸端,始能运转自由,操纵如意。若教育一日不讲,则民智一日不开;民智不开,则冥顽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所知者,独自私自利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