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帝国尽头是民国 > 第75章完结

第75章完结

平凡而琐细的日常生活,更真实地呈现出民国生活的本来面目,让我们依稀找到民国生活的感觉。老人出生的1916年正当袁世凯称帝失败,在举国唾骂声中弃世之时,军阀争竞的帷幕就在这一年拉开。国民革命、北伐战争的风云翻卷在她的少女时代。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曾经遮没她的青春年华,国共角逐的结果决定了她大半生的生活……与那些成王败寇、充满杀戮与阴谋的大历史不同,这里没有喧嚣,没有躁动,在沉重、壮阔的大背景下。人们仍然要有自己的生活,即使陷在不可抗拒的苦难中也总有无价的阳光洒在身上。

她回忆自己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生活,那些同学、那些老师,国民党执政的年代,左、右分野泾渭分明,她的小学老师中就有“教养院出来的”左翼青年。在她成长的年代,她可以读到不同思想倾向的读物,小学时读过左翼作家蒋光慈的作品,大学的课外书中就有斯诺的《西行漫记》等。“西安事变”发生,她正在杭州女子中学求学,事后,每个同学人手一册蒋介石的《西安蒙难记》,而且要求人人写读后感,她在作文中认为“西安事变”真相究竟如何,“倘若单凭一方之言而作出结论,或许永远也解不开其中之谜了”。如此的“大逆不道”,老师也只是要她重写了事,并没有将她打人另册。抗战爆发,她进人上海租界的大同大学,课余做家教,先后辅导过张元济先生的孙女、张自忠将军的后人。在那个国土沦丧、强寇人境的年代,她教读《诗经》中的诗篇,心中点亮的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线灯火,那种感受更非平时可比。“孤岛”沦陷,她由衡阳、独山一路到重庆,在银行工作,经历了民族抗战的艰难岁月,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同事跑警报时的歌声。在叙述这些往事时,老人的笔触无比平静。这是回忆录应有的样式。也是我心目中的民国风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