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凯南日记 > 第226章完结

第226章完结

同时,我也对圣奥古斯汀与上帝之间过于私密的关系感到不安,因为这种关系暗示着,神把关心和注意力过多地倾注在一个人身上……上帝的仁慈和理解是普及天下的,而不是给予某一个人的,一定还有更多人需要这种仁爱和宽容,因为他们也一定会经历最关键、最无助的时刻。!w/a.n`b-e!n!t!x-t¨.!n,e¢t?不可否认,你圣奥古斯汀在自己所属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为了引起上帝的注意而向他声称你很重要,但是以上帝的标准来看,你并没有那么重要,那是你自封的。

我可能已经接近了亵渎圣灵的边缘,但关于这个问题,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个小故事。我听说在英格兰某地,有一张宗教海报,上面只简单地写了五个字“耶稣救救我”,有个亵渎神明的人(或许他是个真正虔诚的教徒?)加上了几个字:“耶稣很忙,自己想办法吧。”

[凯南一家接受朋友莱利夫妇的邀请,去缅因州度假。]● 8月28日,缅因州,诺斯黑文这栋小别墅里珍藏着很多书籍,我们体贴的女主人劳拉·莱利为我挑选了一本根据录音整理出版的访谈录……我随意翻看,一下子看到了费利克斯·法兰克福特、沃尔特·李普曼和迪安·艾奇逊的访谈,这些人都是我在政策规划室期间的知名人士。·白\马^书.院· ?毋?错^内^容.当然,我最熟悉的是艾奇逊,其他两位偶尔也会遇到,交谈过几句:我几次碰到李普曼,和法兰克福特见过一次(这对我们双方都无足轻重)。由于我比他们都年轻,又长期在艾奇逊手下做事,因此我很敬佩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声望和权威。现在我自己也小有名气了,我自认为拥有了跟他们当年一样的地位,这也让我回想起自己对他们的尊重和顺从,对于当时那么年轻的我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我自然也应当收敛我的锐气。现在,我在脑海中回想着,在那些早已远去的日子里,我如何看待他们,他们如何看待我。

法兰克福特,我很少注意他:他有敏捷而咄咄逼人的法律头脑,当然,他也是由律师们控制的政治中心里一个老谋深算而令人敬畏的外来人。+x\d·w¨x.t^x,t¨.`c?o-m,不过,他既不是一个哲学家,也不是一个有性格的人。

至于李普曼,他是一个将新闻事业做到了极致的人,也是一位头脑聪明、学识令人钦佩的优秀作家。我将他称为自由主义博学家,他外表看起来温和友善,但内心冷漠,还抱有古怪的防御心理。他在分析公共问题时具有非常成熟的判断力和写作风格,但是,迫于身为专栏作家的压力,他写得太频繁,作品也太多,他那令人恐惧的犀利风格有时会将他自己带入怪圈,直到他发现原来他在追着自己的尾巴转。李普曼对我非常愤恨,因为我高调地写了那篇署名“X”的文章,并发表在他基于某种个人原因发誓不再投稿的《外交》季刊上。他认为自己才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评论者,像我这样乳臭未干的无名小辈,竟然写出一篇如此轰动的文章,无异于对他的挑战和挑衅。我一直都对他尊重有加,当然,这么多年来,他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睿智的对手,他尖锐但合理的批评带给我的好处比伤害多得多。

艾奇逊则完全不同。我将他视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并且我们在国务院共事时,我对他更为尊敬,甚至远远地对他抱着喜爱之情(之所以说远,是因为我们在年龄和地位上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时候他被看成一个冷漠而傲慢的人,当他认为一个人不称职时,只需轻轻地动一下嘴唇,这个人就被辞掉了,而他的看法并不总是公正。其实,在相对较小的圈子中,他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圈子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事实上,他是一个极不讨人喜欢但又极为忠诚的人,所有这些都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艾奇逊接受的教育、训练和职业经历,使得他处处以法律为准绳。他的世界是美国律师和法官的世界,也是美国政治体系的世界,而律师和法官又恰恰都深深涉入这个体系当中。毕竟,我们的政治体系是依靠法律决策来维持运转的,而不是通过大量的行政裁量来实现的,行政裁量是大部分欧洲国家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因此,艾奇逊几乎认识不到他作为国务院带头人的管理责任。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他不带一丝的繁文缛节,而官僚作风正是国务院特有的风气。他对驻外事务处毫无了解,当时处里很多人认为,这里是个等级森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