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你们在想什麽。~嗖¢艘`暁^税`蛧? /追·醉^歆·璋-节?你们认为朕对霍去病赏赐太重,对你们不公是吗?」
「臣等不敢。」众臣忙道。
「自高祖建国以来,我朝屡受匈奴侵扰,以前一直都是匈奴主动攻击我们,而我们只知消极防御,从来不会踏足匈奴的土地一步。即便是你们,恐怕也没想过吧?但霍去病开了一个先河,是他,主动深入大漠,主动寻找匈奴王庭和主力,并一战而成,让匈奴人知道,我大汉朝不光能防御,也是能主动出击的。如此功绩,当封不当封侯?朕认为,霍去病此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改变长久以来的汉匈格局。」
「当封。」众臣的不忿一扫而空,均高声喊道。
「不仅是霍去病,卫青、张骞均有赏赐。著赐卫青黄金二十四万两,张骞因寻找水源有功,著封为博望侯。」
「好了,该封的封了,该罚的罚了,现在我想听听大家对汉匈之间情况的看法。」
丞相田蚡踏前一步,首先说道:「陛下,高祖皇帝开国以来,就定下了同匈奴和亲的政策,一直延续到圣上您即位。?z¨x?s^w\8_./c_o.m-此前,我们和匈奴并无大的恶战,这说明和亲也是可以安抚匈奴的。请皇上明鉴。」
「你的意思是朕即位以后才挑起战事的?你们难道就看不到匈奴屡屡犯我边境、掠我财物、杀我子民吗?」
「臣并无此意。只是对于匈奴,先帝们都是以德报怨,将公主远嫁,输以金帛,目的就是让国家免于战火兵戈,休养士民,这才有了大汉的强盛。目今大战之后,匈奴退兵,我们正好再选一名公主与匈奴和亲,以示我天朝的博大胸怀,万万不可再挑战端。」
田蚡说完,几名臣子也附和表示赞同。
刘彻脸现不快:「朕以为,先帝在世之时,因国力原因,安分守己、外和匈奴没有错,而大汉也因此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如果对匈奴一味忍让,我们还有何威信可言?匈奴狼子野心,绝不是和亲能达到目的的,大汉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空,要进取发展,就不能满足现状,要让匈奴臣服,就不能老跟他们和亲。~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陛下说得对。」众臣中踏出一人,刘彻定睛一看,乃是东方朔。
「先帝时期,我们与匈奴和亲、输送金帛,但匈奴并不念我们的好,反而一味伐我庄稼、夺我牲畜、掠我人民。目今我朝云中、上郡、雁门等边郡,都置于匈奴铁骑的直接攻击之下,连都城长安都受到了严重威胁,此次右贤王出战,意图即是我国都。如此情势,我们岂能容忍!匈奴不灭,我们大汉就永无宁日。现在我大汉国力充裕,圣上英明决断,正是对匈奴作战的最佳时机。」
「说得好。」刘彻拍手道,随而转向霍去病,「霍去病,你曾亲自与匈奴交手,对于汉匈战事,你有什麽想法?」
「回陛下,臣以为,我国北方边境线绵长,而匈奴人是游牧习性,并不定居于某一点,这样,我们北方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匈奴骑兵的打击对象,而遭袭后我们再调兵遣将予以防御或追击,无疑费时费钱。但匈奴人只擅进攻,不擅防守,如果我们也能组织起一支真正的能在马背上作战的铁骑,主动深入大漠,寻其主力而歼之,那情势将可转移,匈奴人将只能防备我们,而不能再对我边境用兵了。」
「臣以为,霍大人的提议可行。我们以前的骑兵都不像样,用的也是步兵战法,说是骑兵,其实是骑在马上的步兵,与匈奴骑兵还有很大的差距。」东方朔道。
「不错!」刘彻突然站了起来,又向前走了两步,「我们不能再一味忍让下去了。如果有一支真正的铁骑,我们还会怕他们匈奴人吗?霍去病,组建铁骑的事,就交由你负责了。」
「臣遵旨。」霍去病躬身答道。
刘彻看了殿下众臣一眼,转身重新坐回皇榻:「好了,还有其他事吗?都奏上来吧。」
而此时的单于王庭,伊稚斜也在议事。身著狐皮大裘的伊稚斜怒目瞪著跪在地下的右贤王,旁边站著刚刚归降的赵信。
「天大的耻辱啊,我匈奴十馀万兵马,竟被你一战给折得乾乾淨淨。我要用你的血为死去的骑兵们祭旗!」伊稚斜向右贤王喊道。
「单于,小王知罪,只是事出突然,小王才疏于提防的。」
「事出突然,哼,说得好听。不杀你,上天也不会宽恕我的。拖出去,斩了!」立时有两个虎背熊腰的人走入大帐,架起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