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由余笑着说:“这不正是中原各国大乱的原因吗?从上古时代,圣人黄帝创设了礼乐和法制,为了让大家愿意遵守,就必须以身作则,结果也只达到小治的局面。到了后世的君王们,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却仍然仗恃着法律制度的权威,不断剥削逼迫臣民。臣民困苦到了极点,就会怨恨统治者的不仁不义,于是上下彼此产生怨恨,进而相互争夺厮杀,甚至最后到了非要消灭对方全族不可的地步,原因都在此啊!”
由余接着说:“可是戎夷不是这样。正因君王不懂任何机巧,所以怀着淳朴的仁德来对待臣民。因为臣民也不懂任何机巧,所以怀着忠信来侍奉君王。管理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管理自己的身体一样自然,无须明白道理就能大治,这才是真正的圣人之治!”
由余说的这段话,和记载这段话的太史公,都被后世许多儒家学者严厉批评。因为它所传达的思想更近于道家,和儒家的主张背道而驰。也有现代学者根据这段话,主张太史公其实更倾向道家。
在这里,我不准备讨论太史公究竟倾向哪一家,这个问题已经吵了两千多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完的。何况分类只是为了后人的研究方便,任何人都有他独特的思想,不是某个思想宗派的奴隶,不应该就此认为所有的古人都可以简单地归为某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