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时谢有时”,历史就是讲“时”与“变”的学问,万事都有时机,你必须要在最适合的时机做最适合的事情。时机不到,你只能忍耐。如果不能忍耐,过早暴露你的意图,敌人就会防备你,你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只有“忍”,你才能够去抢那个绝对的“先”,这就是兵法的道理。
当然,或许各位会问我:“这是你个人的理解,有根据吗?”
当然有,历史学不讲空话。我举一个例子为证,让各位明白什么是“忍”和“先”的道理。
刘邦为何能取得天下?关键就在他先入关中。刘邦为什么能先入关中呢?这就和张良有密切的关系。
简单地说,真正灭亡秦朝的其实是项羽,项羽带着楚军在巨鹿之战打败了秦的主力军队,所以秦才会这样轻易灭亡。而刘邦则是趁项羽在巨鹿决战时,从秦的南门武关,偷偷地溜了进去。
刘邦是怎么溜进去的?难道秦在南边没有守备吗?当然有。
刘邦当时带了不多的军队,张良跟在他身边。他要抢先入关,可是秦朝有守将也有军队。刘邦本来打算硬拼,可是张良却劝刘邦:“我听说秦的守将是市场屠夫的儿子,这种出身的人容易动之以利,你先虚张声势,让他误以为我们军队众多,再用财宝去收买他。”
刘邦听了很高兴,就照张良说的做,而守将果然答应叛秦。刘邦正觉得这个事情已成定局,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时候,张良却告诉刘邦:“不行,立刻攻击他们!”
刘邦大惊说:“不对啊,我们不是刚贿赂了守将吗?守将也答应叛秦,为什么还要进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