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 > 第17章完结

第17章完结

我们来看看,此时的始皇会怎么做呢?

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k·s′j?x-s!w·.^c!o/m?

听完了茅焦的话后,秦王不但立刻接受他的建议,而且还选择亲自到雍城,将母亲迎回咸阳,迎回太后所居的甘泉宫。

你们以为秦始皇真的愿意这么做吗?坦白说,从《秦始皇本纪》一路读下去,你就会发现始皇是一个感情非常强烈的人。例如他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小时候作为人质,日后当他攻下邯郸后,他做出这样的事: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他把小时候得罪过他的人,全部找出来杀光了。一个能够记仇记这么久,过了不管多少年还要报复小时候怨恨的人,由此可见他的性格。一个感情如此强烈的人,当他受到背叛,特别是自己亲生母亲背叛的时候,他的怨愤、他的恨意只有更加强烈。

可是我希望各位特别注意,在这一刻始皇选择的居然是,听从来说服他的这个齐国人的话,把自己的母亲迎回甘泉宫。

山东济宁武氏祠石刻《荆轲刺秦王》

为什么呢?因为对方讲得有理。?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

人人都想成功,但成功的第一个要件是什么呢?我们从历史上总结得到的教训,成功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请把你的理智摆在感情之上。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是决定你成功或失败的,往往是你的理智控制了感情还是感情控制了理智。

可能有人会问我:“难道我们把感情放在理智之上就真的不好吗?”

我举个例子给各位听,各位不妨去看看《史记·刺客列传》和《燕丹子》,在后来发生大家所熟知的“荆轲刺秦王”事件中,燕太子丹为何要派荆轲去刺秦王?

他对他的老师鞠武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因为当年秦王:遇丹无礼,为诸侯最。丹每念之,痛入骨髓。

因此,燕太子丹打算派人去刺杀秦王:

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

这不就是为了报复秦王给他的屈辱吗?鞠武知道后大吃一惊,因为你是一国储君,不是街头匹夫啊!你只想到报复的快感,可是万一失败后呢?岂不是一国都要为你的冲动而殉葬!

但不管鞠武如何劝阻,如何建议,燕太子丹一律不听,因为他已经被情感冲昏了头。¨小.税/C?M¨S′ `首_发,他后来对鞠武介绍的田光先生说只要能报仇,“纵令燕秦同日而亡”,他也甘心!

有着这样的储君,真是燕国之悲哀!而太子丹在当时的列国诸侯中,已经是比较出众的人物了。他尚且如此,可以想见秦始皇为何能够统一天下了!

“需要”和“有用”

在秦王迎回太后的这一年,秦国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逐客”事件。

秦国会逐客的原因,在于他的邻国韩国。韩国是一个位于秦国东方的小国家,所以秦国每次向东侵略之时,韩国都得第一个倒霉。为了防止秦国继续侵略,韩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派了名叫郑国的水利工程师前往秦国,说服秦始皇在关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韩王心想,这种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会让秦国没有余力东侵,韩国就能保持和平了。

各位好好想一想,韩国这个办法好不好?

答案是,也好也不好。我不是故弄玄虚,这个办法的好坏得看韩国自己。

是,秦国确实会因为这样,有多少年的时间要花费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上,它不能够东侵,这是对的。可是决定办法好或不好的,在于秦国不能东侵的这段时间,韩国在干吗呢?

如果韩国趁这段秦国没有办法侵略你的时间,你自立自强、奋发向上,让自己的国力强盛了,等秦国想再东侵时,它已经很难对付你了。你争取到了强大的时机,那这个办法就再好也不过了。

可是如果这么多年,你韩国就在那里原地踏步、闷头睡觉、关起门来做皇帝,什么都没改变。我坦白告诉各位,等秦国完成了水利工程,它国力大增之后,第一个倒霉的还是你韩国,那这个办法不是饮鸩止渴吗?

方法好跟不好,和用这个方法的人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计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