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秦始皇:诈与力的极致 > 第22章完结

第22章完结

你看他打算得多好,他居然认为秦可以传到千千万万世。,q?i~s`h-e+n′p,a¢c!k^.-c¨o.m?想得很好,却完全不知他死了以后,这个朝代也就只有二世而已。

接下来,始皇又根据五德终始的理论,修改了一连串的名称、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秦朝就应该秉持“水德”的精神来治国。什么是“水德”的精神呢?就是下面这一句: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读这句话都不用多加解释,光读这几个字的感觉,你们都可以感受到其中是没有一丝感情的存在。所有的事按法律去办就好,不需要怜悯,不需要感情,无仁、无恩、无和、无义。他的统治之中,没有一点温情。

当然有朋友会问我:“按法律治理国家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需要温情?破坏法律公平性的不就是人情吗?”

各位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你这是统治,不是审判。审判当然要按照法律,但是施政就不能不考虑人情。因为你统治的对象是人,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人莫不有情。.求′书+帮, ~追′嶵,鑫~璋-结.你必须要让你统治之下的人,都感觉他们受到了良好的对待,你的政治才能成功。

历史学不讲空话,讲任何道理都得靠事实来验证。在后面的章节,我们就拿秦始皇一生的施政,来检验他这样的为人,这样的方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

第五章 嬴政的选择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接下来,秦始皇召开了他施政以来的第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不但决定了秦朝统治天下的国策,更影响了中国以下两千年的历史格局。我们来看看这次事关重大的会议,到底在谈些什么。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丞相王绾及大臣们向始皇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为了安定遥远的燕国、齐国、楚国等新征服地区,请始皇分封儿子们为各地之王,用分权的方式来统治这么庞大的国家。

这是周朝就用过的办法,也就是希望始皇恢复过去分封诸侯的封建体制,而非实行所有的地方官员都由中央派任的郡县体制。?鸿¢特·晓¢税*徃? !庚?辛!最?哙¢

始皇听了这个建议后,决定召开会议,叫群臣来议论此事,结果是: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群臣几乎一面倒的,都认为这样做是比较好的办法。

我说“几乎”,就是还有一个人反对。那个人是谁呢?就是始皇时的名臣李斯。

李斯的理由是什么呢?各位读到这里不要心急:请你把书合起来,静下心来想,如果你是秦始皇,在面对这样的局势,听到这样的议论时,你觉得哪一种做法更好?如果你是李斯,你反对这件事的理由是什么?

把所有的问题从头到尾想过一遍以后,再打开书,我们来看李斯怎么说。

李斯一人独持反对意见,而他说服了秦始皇。他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周文王、武王的时候,把自己的子弟分封到天下去,刚开始都是和乐一家。可是一代一代过去,亲戚关系也越来越疏远,最后到了春秋战国时,这些同姓子弟的国家之间彼此攻击,好像仇人一样。周天子根本没有能力去阻止他们。

李斯的意思无非是,分封子弟必然重蹈周朝的覆辙。在他来看,最好的办法还是实行郡县制,所有的官员都由中央派任。那怎么处理诸子功臣的问题呢?只要给钱就可以了,给他钱让他享受富贵,可是绝对别让他拥有自己的土地、人民、军队,这样他就没有反抗的能力,中央就容易控制地方。

但李斯所说不止于此,注意下面这两句,这才是秦朝立国最重要的核心精神,来看看他们用什么方法统治这个天下。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怎么样才能够让天下安宁?只要天下没有人敢持有和我不同的意见,不就自然安宁了吗?

大家都听我的,不准有其他意见。从中央到地方,整个天下只能有一个意志、一个领袖、一个力量,这就是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面对第一次天下统一的时候,所提出来统治天下的方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