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 第40章完结

第40章完结

岁在伶仃洋及大屿山等处停泊[4]道光十七年“货船趸船遂于每年南风特旺之时,驶入金星门内洋停泊[5]十八年仍在“新安县之伶仃洋,该洋由澳门远望可见[6]但“每觇风势顺道,于伶仃附近之九州、鸡颈、潭仔、尖沙嘴等处洋面,徙泊靡常[7]由此可知,鸦片趸以泊于伶仃洋为基本泊所,但在南风到来时常泊于急水门、金星门内洋。泊点的变动不是往外洋移动,而是往内洋移动,这表明鸦片走私是公开性质的,并非秘密交易。

鸦片运到趸船的办法,并不是由一般货船装运,而是由专运鸦片的船只装运。约翰·菲力普所写的《有关中国与东方贸易的专题论文》说:“在最近五六年内,在加尔各答新造了几艘很好的船,特别为了载运鸦片至中国,航行颇为迅速。”贝西尔·罗卜克说:鸦片舰队,在它存在的短短的二十五年之间,总计起来不超过一百艘,分为三类,即飞剪船(Clippers)、沿海航船(Coasters)、与趸船(Receiaing Ships)。飞剪船是一种构造特殊的船,可以迎着季候风前进。它们从孟买和加尔各答载运鸦片经新加坡到珠江与香港;回程载运白银;有时携带些高级的中国货物。在早期,飞剪船把载运的出口货送到泊于澳门海外伶仃岛和金星门等处的趸船上,但自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它经常卸货的口岸了[8]可知飞剪船是负责装运鸦片到趸船上去的专运船。另外,飞剪船也有将鸦片从趸船装到其他口岸的任务,据亨德说:那时我们公司有一只波士斯飞箭快船,名叫“玫瑰号”,这只船在1837年正要将我们公司在广州卖妥的一批鸦片运到南澳交货,“另外还带去若干箱鸦片试卖。整船的货量差不多有300箱,以广州估价计30万元。”[9]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