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还不失为忠告,林则徐似决不会以“漫应之”相敷衍。看来琦善此言大有弦外之音。如果把琦善在朝廷的地位和他与皇帝的关系估计进去,很可能他向林则徐有过某种暗示。
琦善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由荫生任职郎曹。道光元年即擢为巡抚。京察时,以“明干有为,能任劳任怨”,加总督衔,不久升任两江总督兼署漕运总督。道光十一年调任直隶总督,十六年授协办大学士,十八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仍兼署直督。他“久膺疆寄,为宣宗所倚任[22](宣宗是道光帝的庙号),又是穆彰阿的私党,在当时是个权倾朝野的满族大员,消息灵通;这次又是从京师回来,很可能已经探得皇上召林进京陛见拟付林以查办广东禁烟的重任,所以才有“无启边衅”之说;林则徐因为不知事情果如琦善所言否,无法接话表态,才会“漫应之”。琦善话中流露出他不愿因鸦片问题与外国失和的意向,作为朝廷大员,在万事起始时有这样的想法,自可理解;但话中夹杂着某种对以往下属的妒意,当然也使林则徐难以直面相争,只能漫应。总之,这次会见,双方无法就国家命运所系的鸦片问题作推心置腹的深谈,不仅反映了两人对禁烟可能引起的后果具有不同的认识和心态,而且也预示了日后两人在此问题上的政见分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