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 第64章完结

第64章完结

皇帝读了邓灜奏折后,觉得所奏有理,便改变原来解京的主张,三月二十六日,重颁谕旨,著林则徐等无庸将烟土解京,可在收缴完毕后,由林、邓、怡良等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核,就地目击销毁。¢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上谕并对林则徐表示了充分信赖,说“此次查办粤洋烟土甚属认真,朕断不疑其稍有欺饰[42]

对于二万余箱鸦片解京之难,林则徐并非不清楚,只是因为向例必须将办案所获交朝廷验明,才有解京之请。不过他还是作了两手准备,约在三月中旬之初,当收缴的鸦片日益增加时,就着手择地开挖化烟用的大池。四月初一(5月13日)的日记中有“黎明诣天后宫、靖海庙行香,顺往看视池工,拟为毁化烟土之用”[43]的记载,准备圣上一旦命令就地销毁时有所不虞。四月十八日,林则徐接到了三月二十六日发出的廷寄上谕,奉旨烟土无庸解京,便立即投入了紧张的销烟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如何销烟。林则徐等曾对此多次商量、反复试验,否定了用火烧化的办法。`微?趣_小+税~ ?无`错?内+容?向来鸦片采取拌和桐油后用火烧化,但焚过之后必有残膏余沥渗入地中,若挖土熬煎,可以十得二三,说明此法尚未能去毒务尽。经过调查访问、广谘博采,发现鸦片最忌盐卤、石灰二物,若投以灰、盐,烟土即成渣末,必不能收合成膏。考虑到二万多箱鸦片如用锅灶化毁,不仅须盈千累百,而且旷日持久。最后决定在海滩高处挑挖两个大池,轮流浸化。每个池子各纵横十五丈左右,四周拦桩钉板,不令发生渗漏,池底平铺石板,前面设一涵洞,后面通一水沟,池岸周围树以栅栏,中设棚厂数座,作为文武员弁查视之所。其浸化之法,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撒盐成卤,将每箱烟土逐个切成四瓣,投入卤中,泡浸半日,再将石灰抛入池内,顷刻便如汤沸。其时,人夫手执铁锨木爬,立于跳板之上,往来翻戮,务使尽化。俟退潮时,启放涵洞,残渣流出,随浪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涤池底,不留涓滴。若甲日第一池尚未刷清,乙日便用第二池,轮流替换,化一池必清一池底,以免套搭牵混,滋生弊端。傍晚停工时,封闭四周栅栏,派文武员弁巡逻,化烟员工,令其仅穿短裤,其余赤裸,于停工放出时,与执事工役一同搜检,不许稍行夹带。-p′f·w^x¨w`._n?e/t\

其次是核定化毁时的鸦片斤数,做到收、化两符,以杜偷漏。林则徐等经商议后,决定在劈箱销化时,将各色烟土分别编号登记,以鸦片名色分为公班土、白土、金花土三等,逐箱过秤,并扣除箱袋斤重,核实净烟斤数,随销化随登记,防止差错。

再次是派定执司、保卫现场。决定沿海居民,只准在栅栏外观看,不许混入厂中;在事员弁,各有职司,相互查核,严防偷漏夹带。

最后是排定在省大员轮流查视,做到共同目击销毁。决定由林则徐、关天培及候补知府余保纯等在虎门驻扎,逐加布置;总督邓廷桢、巡抚怡良、藩司熊长谆、臬司乔用迁、运司陈嘉树、粮道王笃分班轮流,接替查视;并咨会广州将军德克金布、左翼副都统弈湘、右翼副都统英隆,各轮流到虎门弹压;粤海关监督豫堃更应常川在虎门照料稽查[44]

挖池的工作在奉旨前已经完成,并于当天函告总督、将军、都统等一同过目验收[45];其他各项也陆续于月底前安排停当。四月二十日(6月1日),林则徐祭告海神,“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徙,以避其毒”。[46]他宣读了早在十多天前就已拟就的祭文,祈祷海神保佑,“有汾浍以流其毒,况茫乎碧澥沧溟;虽蛮貂之邦可行,勿污我黄图赤县[47]虔诚的语句中洋溢着爱国的赤诚。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南国的骄阳显得分外炽热,虎门寨下万头攒动,人群鼎沸,人们渴望的销烟壮举终于开始了。当天下午,林钦差在巡抚怡良、粤海关监督豫堃、广东布政使熊常谆的陪同下,监督和主持了首次销烟的工作。一切按预定的计划进行,当一担担石灰抛入浸化池中,一股股升腾而起的浓烟冉冉升起,池水沸腾起来,把浸泡的鸦片溶成了无数渣末。观看的人群无不欢欣雀跃,声震霄汉。当天,170箱鸦片全部化尽,涓滴不剩地倾注到碧波浩瀚的大海。

自这天起到五月十一日,前后19天[48]不论晴雨,林钦差坚持每天监视销烟。为了让外国人一睹壮观,五月初三日(6月13日),钦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