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49章完结

第49章完结

但在“共识”来临之前,战争无法避免。\w.a!n-b?e¨n..,i,n!f¢o^

“惟有战耳”

就要到来的“石岭关之战”,是太宗朝与契丹之间的第一场战争。

这是大宋平北汉战争的组成部分。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大宋名将郭进大败契丹。

郭进是北宋名将,参与多次战役,几乎无败绩。他是少数御下严厉,而又懂得节制、有名士风范的将军。当初,他镇守边防,赵匡胤给他派遣士卒时,对士卒训话就说:“你们到了郭帅那里,可要恭谨守法啊!我这里,可以原谅你们,到了郭帅那里,犯了法可就没命了!”五代以来,郭进是少数最富荣誉感、责任心,并带兵有方的优秀军人。

话说契丹,闻听大宋在部署北伐,耶律贤不禁长叹道:“耶律呼图真能料事!朕与韩匡嗣虑不及此啊!”

在耶律贤看来,伐北汉,即等于伐契丹,也就等于撕毁了契丹与大宋多年以来心照不宣的“和约”。~小_说.C,M\S~ +已_发¢布*醉,歆+彰_結/于是,他派出了使者到东京汴梁,来质问太宗:“何名而伐汉也?”你们以什么名义讨伐北汉啊?

太宗赵炅这时不失时机地说出了一句铿锵名言: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

河东悖逆天命,理当问罪。如果你们北朝不来援助河东,大宋与契丹的和约一如往日;如果你们援助北汉,没有办法,那就只有一战!

太宗这句话,与当初后晋景延广“十万横磨剑”论一样,都彻底激怒了对方。从此,终太宗一朝,没有与契丹恢复和约;乃至于到了太宗晚年,感到不仅战胜契丹无望,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无望,开始主动向契丹求和时,契丹也没有答应。契丹与大宋的“睦邻友好”,要一直到宋真宗时代,“澶渊之盟”才开始。

与景延广不同的是,景延广是一时大言,事实上并无底气自信;太宗伐北汉,则准备了三年时间,有非同寻常的自信。

公元979年,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在长春殿宴请北伐将帅,亲自向潘美等人授以战争方略,告知潘美等先行出发,御驾将随后亲征。~二′八,看?书*旺, \无+错^内~容~当时,太祖时擒住的南汉国末帝刘 、太宗时归顺的漳泉藩帅陈洪进、吴越国王钱俶,都在座。刘 嘻嘻哈哈地说:“朝廷威灵波及远方。四方僭窃的割据之主,今天都在座中;等到早晚平定了太原,刘继元也到了。臣刘 乃是座中最早来朝的人物,到了那一天,愿意拿着木棍作为‘权杖’,充当各位‘降王’之长。”一番话说得太宗赵炅大笑起来,给了他不少赏赐。

宴后,潘美率久经演练的宋师,在初春的寒气中,浩浩荡荡开出东京汴梁,北上,兵马雄壮。

大宋伐北汉的统一战争开始了。

赵廷美不做“留守”

宋师正月北伐,二月,北汉又到契丹请援。此时,契丹已经得到太宗“惟有战耳”的刺激,也正在做着援汉的准备。

契丹国内一直施行“一国两制”制度,南部由南院也称南府管理,多施行中原汉人制度;北部由北院也称北府管理,多施行草原契丹制度。接到北汉请援报告后,耶律贤即组建了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也即总司令的援军队伍。同时,又派出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带领所部,为后续部队。契丹的队伍声势不小。

太宗赵炅在潘美之后,率部亲征。

皇上出行打仗,首都要有太子或最亲信的人物“留守”也即“监国”。当时按照“金匮之盟”的逻辑,太宗之后,应该是太宗的兄弟赵廷美做国君,于是,太宗就指定赵廷美执掌京师“留务”。赵廷美当时的职务职称是开封府尹,东京市长,封秦王。府中就有一位判官名叫吕端,闻听消息后,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赵廷美说:“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秦王您处于亲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