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进攻张邈,张邈向袁术求援,但袁术坐视不理。/鸿\特~小\说^王′ ~首,发_绝望的士卒杀了张邈,其弟张超被曹操围在雍丘,于城池陷落的时候自杀身亡。酸枣七将,在陈兵开始的五年之内,便已经去了其中的六将。不单酸枣诸将如此,在鲁阳布阵、由南向北进兵洛阳的袁术也死了。与反董联军的盟主袁绍一同陈兵河内的河内太守王匡也死了。如今,曹操正在和自己曾经的盟主袁绍对阵。
大家都死了,而且死了五年多了。曹操不禁为这一点愕然,心中也生出感慨。正在这个时候,有探马来报:“发现敌军。”
这位容易感伤的诗人顿时又成了现实主义的将军。“多少人马?”曹操厉声问道。
“已经确认五百骑兵,似乎还有后续人马。敌军先锋现在延津以南。”
“进军南阪!”曹操翻身上马,喝令全军。“辎重不必着急。”他补充了一句。他虽然在询问敌军的数量,实际上早已经知道了敌军的主将与兵力。.微-趣`小′税?徃. \首_发¨刘备的密使早就送来了这些消息。
袁绍有一个坏毛病,明明在军事会议上决定下来的事情,过后还会反复考虑。与其说他优柔寡断,不如说他是骄傲自大,总觉得自己应该能想出更高明的办法。然而实际上,他能推翻军事会议决定的情况并不多见。要想改变决策,就必须想出至少让幕僚们可以接受的良策。超越众人智慧的良策,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想出来的。在袁绍重新考虑决策的这段时间里,他的人马便原地待命。因此,他的指令总是要慢一拍。一般来说,潜伏在敌军阵营中的细作要想得到最高机密,总要花一些时间,有时好不容易获得的机密即使送到,也来不及应对。然而,袁绍并不马上将决定付诸行动,所以泄露的情报大都能来得及应对,更何况刘备本人也参加最高首脑会议,将机密弄到手也无需花太多时间。
“先由延津派刘备与文丑率六千骑兵南下。”这是刘备发来的情报,连行军线路都说得很详细,曹操早已想好了应对措施。有一个叫南阪的地方,可以隐藏相当数量的军队。¢精`武_小¢说¢枉¨ +嶵^欣?蟑!节¢庚_芯?快,
这是丘陵地带,山谷很深,袁绍的人马便要从这里经过。曹操率领七百骑兵隐藏在南阪山中,接着让满载军粮和弓箭的辎重部队在南阪下休息,解散队列,各自休整。“没有比这更好的诱饵了。”藏在山中的曹操笑道。
袁绍军的六百名先锋骑兵发现了这些诱饵,不用说,当然是一头扑上去了。辎重队的士卒们手中根本没有武器,与其说是士卒,不如说是一群搬运工。相比之下,袁绍的六百骑兵是精挑细选的先锋,个个精锐无比。胜负已定——然而,曹操军的辎重队逃跑时并不慌乱。敌军喊杀声一起,他们便四散而逃。按常理来说,遇到敌军来袭,这些人都会害怕得四处乱跑,然而曹操的人马却像事先演练过一般,训练有素地向四面逃跑——他们确实演练过多次。向不同的方向逃跑,自然是为了分散敌军。袁绍军的精锐先锋,便这样完全上了曹操的当。
“好,出击!”藏在山中观战的曹操,看准时机,向伏兵发出进攻的命令。七百骑兵从山坡上如雪崩般猛冲下来,其气势为曹操的人马增添了几倍实力。其实,即使不增添实力,袁绍的人马也都四散分开去追辎重粮草去了,力量无法集中,这六百人很快便被逐一击破。
“前方的战斗已经打响,速速赶去救援!”后续的大将文丑在马上拔出刀来,下令全军进攻。他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后续的六千人马之中,大约有两千人跟随在文丑身后。
剩下的四千人并没有行动,他们被刘备叫住了。“看样子曹操这厮一定在耍什么诡计。停下来,停下来!不要中了他的圈套!撤兵!”
然而,跟随文丑冲在前面的士卒并未听到。一般而言,混战之际都要以军鼓指挥进退,但刘备并没有使用军鼓。这支人马由刘备与文丑两人共同指挥,所以需要两人一同商定如何击打军鼓。也就是说,刘备一个人没有权力擅用军鼓——至少后来刘备说他自己当初是这样考虑的。
袁绍的六百名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