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
吴国最大的烦恼就是兵力不足。士兵要从平民中征集,吴国虽然领土辽阔,但是居民却不多。黄河流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原之地,自古以来人口众多。中华文明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孕育的,其他地方只不过是没有开化的蛮夷之地。文明的中心也是政治权力的中心。随着国家政治逐渐衰弱,动乱就经常在中原的边缘地带发生。中原发生动乱,身处文明圈的居民为躲避动乱,就会向非文明圈移动,这也是中华文明扩展的一种方式。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使中原周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冀州、幽州和青州等地成了黄巾起义的舞台,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纷纷向东、向南逃亡。向东逃亡的人定居在辽西和辽东等地,逃往南方的人们则在淮河和长江沿岸定居下来。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迁徙。迁徙者甚至看见淮河、长江中倒映的月影,也会怀念中原的故土。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难民们的心情。
由于长期动乱,难民在新土地上渐渐孕育了第二代、第三代,思乡的心情自然也就变淡了。不过,东汉末年中原出现了曹操这样的英雄,所以局部地区很早就恢复了秩序。孔明所说的“天下三分之计”,并不是说天下不再有动乱,而是说维持天下三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自从天下三分之后,从北方迁徙到吴国的百姓便纷纷举家返回了北方,这也说明曹魏的统治某种程度上得了人心。“回去吧,听说家乡也能安居乐业了……也有田可耕了。官吏们也不像董卓活着的时候那么飞扬跋扈了。南方太潮湿,真不想再住下去了……”人们互相规劝着回到了故乡中原。吴国人口剧减。当东吴注意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已经晚了。孙权虽然急忙下令禁止居民迁徙,但是收效甚微,就连阻止人口移动的官吏数量也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