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考察,为大书特书。寒山亦因此而开始进入学者的视野。1938年,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也认可寒山是王梵志的直接继承人,给予寒山及其诗以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先行者。同时,余嘉锡先生在其《四库全书提要辨正》中对寒山的身份、诗和版本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正是因为如此,在1929年寒山诗也得以进入《四部丛刊》。可是之后,国内就再没有寒山其人其诗方面的文章发表,寒山及其诗似乎再度被遗忘了。
与国内不同,寒山诗在国外却一直受到相当高的认可,主要是在日本和美国。宋元之际寒山诗与佛教禅宗一同传入日本,并且作为禅诗而广为流传,受到了高度评价,寒山也被公认为禅宗的大诗人。日本在进入20世纪之后,寒山诗不断地被再版,相关的注释和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成果,著名的学者入矢义高、吉川幸次郎等,都曾对寒山诗的流传和研究作出了贡献,推动了寒山诗及相关研究在日本的不断深入。此外,小说家森欧外(1862—1922)[3]根据闾丘胤的《寒山诗集序》写了短篇小说《寒山拾得》,被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是森欧外最好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