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荒野寒山 > 第12章完结

第12章完结

》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大致如下表[12]:

学生在校修习的主要范围即为五经,五经的具体规定在唐代是有着变化的,就开元之际而言,主要是《礼记》、《仪礼》、《周礼》、《毛诗》和《左传》[13],对于其学业,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即最起码通二经,“每岁,其生有能通两经以上求出仕者,上于监”[14],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参加科考,必要的前提是“通二经”,这也是最低的要求,其他还有通三经、通五经,“通二经者,大经、小经各一,若中经二。通三经者,大经、中经、小经各一。通五经者,大经皆通,余经各一,《孝经》、《论语》皆兼通之。”[15]学生在校是有时间限制的,最短时间为3年,因为三年是达到通二经的最起码时间(大经的修习时间就是3年),最长不能超过9年,达到“通二经”之后即可申请参加科考,如果及第,则有希望进入仕途,“其不第则习业如初,三岁而又试,三试而不中第,从常调”[16],在校期间每个学生都有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若依旧不能及第,则不能再在校修学。这是从制度上对于国子监所属诸生的要求,每个学生根据各自身份进入相应的学校开始学习,都应当选择好自己在今后至少3年所要修学的经典,从甫一入校那一刻开始就得为三年之后的科考做准备,而各门课程的容量和难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修习科目的选择,对于科考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由于诸生的学习是完全为着科考准备的,故而大经中的《礼记》,中经中的《毛诗》,小经中的《周易》和《尚书》,因其字数相对较少、内容相对容易而成为了学生选择的热门,而《左传》、《公羊》、《谷梁》、《周礼》、《仪礼》等几乎没有人修习[17],因为仕途是唯一的杠杆,诸生入校求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来日科考成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