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荒野寒山 > 第14章完结

第14章完结

田园景色,堪称长安城的形胜之地。规模也是唐长安城内最大的。据《慈恩传》、《长安志》载,唐大慈恩寺重楼复殿,云阁洞房,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面积占晋昌坊半坊之地(近400亩)。寺成之后,太宗赐旨为寺度僧300人,别请大德50位入住,同时正式赐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了瑰丽的翻经院,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翻译,兼充上座,主持大慈恩寺。因此之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所创立的中国佛教宗派法相宗,又得以名之为慈恩宗,大慈恩寺自然也就成为了法相宗的祖庭。

大雁塔之建,是玄奘法师出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和舍利的需要。玄奘法师担心从西域请回来的经像和舍利,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时间一长,有遗失之患。高宗永徽三年(652),在高宗支持下,建塔工程启动,玄奘法师亲自监造,历时两年。塔建在寺之西院,以砖造,共五层,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最上层以石为室,藏经像。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将大雁塔改建为七层。

大雁塔之名的由来,据《大唐西域记》所载:摩揭陀国因陀罗势罗窭诃山东峰有一寺院,寺僧信奉小乘佛教,食三净肉。有一天,有一僧人见空中群雁飞翔,开玩笑说:今日众僧午饭还没有食,菩萨应该知道来得正是时候。话音未绝,只见一雁退飞到此僧面前,折翅投身自殒。此僧将此情景说与众僧,无不悲感交集,均说这是佛陀设法随机诱导,令我等弃小从大,改信大乘,我等当以教奉。众僧遂埋雁建塔,取名雁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