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x.i?a*o+s·h~u_o¢h·o/u_.`c^o?m-
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
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
不过七十年,冰消瓦解置。
死了万事休,谁人承后嗣。
水浸泥弹丸,方知无意智。
(《多少》八十五)
贪人好聚财,恰如枭爱子。
子大而食母,财多还害己。
散之即福生,聚之即祸起。
无财亦无祸,鼓翼青云里。
(《贪人》八十六)
常闻国大臣,朱紫簪缨禄。
富贵百千般,贪荣不知辱。
奴马满宅舍,金银盈帑屋。
痴福暂时扶,埋头作地狱。
忽死万事休,男女当头哭。
不知有祸殃,前路何疾速。
家破冷飕飕,食无一粒粟。
冻饿苦凄凄,良由不觉触。
(《常闻》二四二)
世人总是执迷于名利,贪图荣华富贵,可是,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到头来只不过一场空,可惜世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E`Z^小+说¢罔* ′首¢发~再比如杀生,佛教强调以慈悲为怀,杀生乃佛教基本戒律,所谓戒也就是对于佛弟子日常生活的种种规定,防止身心错误的发生,佛教戒律名目非常多。戒杀生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然而世人却因贪图美味,为满足口腹之欲,往往杀害生灵:
我见东家女,年可有十八。
西舍竞来问,愿姻夫妻活。
烹羊煮众命,聚头作淫杀。
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决。
(《我见》五十六)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
猪不嫌人臭,人返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
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
(《猪吃》七十)
有汉姓傲慢,名贪字不廉。
一身无所解,百事被他嫌。
死恶黄连苦生怜白蜜甜。
吃鱼犹未止,食肉更无厌。
(《有汉》七十六)
唝唝买鱼肉,担归喂妻子。
何须杀他命,将来活汝己。
此非天堂缘,纯是地狱滓。
徐六语破堆,始知没道理。¨我-得¨书+城? ′首·发,
(《唝唝》九十五)
个是谁家子,为人大被憎。
痴心常愤愤,肉眼醉瞢瞢。
见佛不礼佛逢僧不施僧。
唯知打大脔,除此百无能。
(《个是》一八三)
买肉血聒聒,买鱼跳鱍鱍。
君身招罪累,妻子成快活。
才死渠便嫁他人谁敢遏。
一朝如破床,两个当头脱。
(《买肉》一八六)
怜底众生病,餐尝略不厌。
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
去骨鲜鱼脍,兼皮熟肉脸。
不知他命苦,只取自家甜。
(《怜底》二○七)
无衣自访觅,莫共狐谋裘。
无食自采取,莫共羊谋羞。
借皮兼借肉,怀叹复怀愁。
皆缘义所失,衣食常不周。
(《无衣》二六○)
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留。
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
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
老鼠入饭瓮,虽饱难出头。
(《寄语》二六九)
寒山之读佛经并不是要出家修行,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念头。对于寒山来说,佛教的基本教义对于其的影响倒是其次,或者说寒山最多只是通过阅读对于佛教的义理有了一些了解,这种了解也表现在了上述诗歌中,体现在了寒山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之上。但更为重要的是,自从贞元十七年从咸阳重返天台之后,寒山对于世事早已没有了执着之意,生活之中的是是非非对于寒山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寒山关注的是生命的本身。对于寒山来说,读经更多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享受:
盘陀石上坐,溪涧冷凄凄。
静玩偏嘉丽,虚岩蒙雾迷。
怡然憩歇处,日斜树影低。
我自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