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出版。1957年,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发表;两年后,巴罗斯的小说《赤裸的午餐》(Naked Lunch)问世。这三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特点,标志着“垮掉的一代”作为一种思潮开始出现在美国社会,也成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普遍潮流。“嬉皮士运动”是60年代出现的美国青年颓废派,稍晚于“垮掉的一代”。他们反对现社会的组织形态,信奉非暴力主义或神秘主义,他们憎恶物质享受,不刮胡子,不剃头发,穿着奇装异服,成群结队到山林旷野追寻自然的乐趣,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己”。不少人常服用引起幻觉的麻醉剂。这种嬉皮士思潮从美国开始,波及整个西欧,影响也非常大。他们有着自己的基本信条:
(1)为所欲为,无论何时何地,做你想做的事情;
(2)隐遁,离开你已知的社会,要完全离开它;
(3)打击每位能够触到的正直不阿的人的心灵,加入不能导之以药物,则导之以美、爱、诚、乐。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国就是笼罩在这样的思潮之中,当我们来分析“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性:留着长发,胡子不剃,穿得破破烂烂,隐居旷野,流浪汉,颓废,追求自我。而这是不是跟斯奈德所描述的寒山的形象有几分相似呢?“一个衣衫破烂,长发飞扬,在风里大笑的人,手里握着一个卷轴,立在一个山中的高岩上”,也正是这种相似,吸引了凯鲁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