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考查,寒山寺在宋代的时候还只称枫桥寺或妙利普明塔院或普明禅院,其名见于文献是开始于明代。[17]寒山与普明妙利塔院的正式融合成为寒山寺也是在这一时期,姚广孝于永乐十一年(1413)在其所撰的《寒山寺重兴记》中称:“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冠桦皮冠,着木屐,被褴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寻游天台寒岩,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于此。希迁禅师于此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募建殿室,于方丈设寒山、拾得、丰干像,不敢忘也”。这自然是基于传说的力量,传说虽然没有可靠的文献依据,但是其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将寒山与寒山寺联系起来的就是这种传说的力量。
虽然寒山(如果存在这个真实的人的话)并未曾到过寒山寺,更谈不上曾经主持寒山寺。但寒山寺是寒山这一文化现象的结果,是传说所至也好,是诗文影响所及也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物,寒山寺成为了吴中胜景,因此而享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