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民 主与乌托邦 > 第77章完结

第77章完结

代生活于斯的岛民。岛上往往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重要经济作物仅限于橄榄、葡萄等。岛民们以海为生之源泉。他们喜爱大海,喜爱大海的韵色,也具有大海般豪迈的性格。岛上的村落房舍往往是由蓝、白两种颜色组成的。教堂的圆顶是蓝色的,房舍的门窗是蓝色的。这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是大海的象征。衬以白色的墙壁,蓝色显得更蓝。海洋对于岛民,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生命之源,而且是心灵上的慰藉与依托,海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渗透到他们的审美及潜意识的深层心理之中了。

内海之内

初登海岛时,面对四面临水、海天浩渺的景象,心底常隐隐萌动着某种与世隔绝的心绪,或许是幼年读《鲁宾逊漂流记》的影响,或许是更深层的内陆心态在起作用。然而,常识和现实都告诉我,大海没有造成隔绝,而是促进了交通;海岛不是封闭的中心,而是交往的出发点。岛民的出路在于海洋,优势也在于海洋。至少爱琴海上的岛民是深谙此理的。

爱琴海属地中海的一部分,从希腊半岛向东展开,北有罗多毕(Rhodope)山岭为其屏障;南通地中海处有横条状的克里特岛镇其门户,形成天然防波堤;东临文明发达的小亚细亚并接黑海与西亚内陆交通,固有“内海之内的内海”之称。这里风浪相对弱小,无潮汐之忧,海上航行便利。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爱琴海域就有人类栖息居住。如今几乎所有重要的岛屿上都有古代文明的遗迹,在考古学上属爱琴文化系统。该系统以克里特岛米诺斯(Minos)文明为代表,是希腊本土文化的先声。它的一个显著特色便是其与古埃及文明、腓尼基(Phoenicia)文明乃至两河流域文明之间明显的传承关系,这无疑得益于航海交通之便及从此而来的较为开放的文明性格。希腊文化是继爱琴文化而起的,由于境内多山,土地贫瘠,古希腊人注重海上贸易。公元前5、6世纪时,希腊的殖民贸易遍及色雷斯(Thrace)、小亚细亚、意大利甚至地中海西岸的高卢(古法国)与西班牙的港口,地中海一度成为“希腊之海”。从爱琴海到地中海,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太平洋,希腊文化是通过海洋向外输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