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孙帮忙,在办理此案时给予方便。孙家穆承认自己从中收取了贿赂,至于收取了多少,都分给了哪些人,怎样分配的,孙家穆却推说自己不知道。龙继栋很快也被传到刑部接受调查,他坚决不承认自己受贿枉法。孙家穆、龙继栋都被革职,接受进一步的质询。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潘英章被押解到京,他对挪用公款、打点关节的事情供认不讳。但是在具体的金额问题上,潘英章闪烁其词,把责任推给了已死的崔尊彝。当时,审讯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这笔行贿用的银两,到底是从哪来的?潘英章只承认其中的五万多两是云南的官银,其余的都是筹措的私人款项。
在光绪九年前后的审讯过程中,有两件事情不得不说。第一是,监察御史李郁华被审查出涉嫌受贿。这是云南报销案中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李郁华曾经担任过云南乡试主考官,可能由此和潘英章熟悉。潘英章此次来京,李郁华在云南的亲戚拜托潘英章帮忙带东西给李郁华。由此,潘英章到北京后,和李郁华往来密切。李郁华感觉到潘英章此行除了办理知府上任手续外,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办理云南军费报销事宜。他非常好奇,先后向银号掌柜王敬臣、周瑞清、龙继栋、孙家穆等人打听消息。这几个人都推说不清楚,但都把信息反馈给了潘英章,说李郁华这个人问东问西的,会不会出问题?潘英章感觉,李郁华已经知道了此案的幕后情况,同时忌惮他监察御史的身份,不得不输送给他部分利益。潘英章把云南方面在北京采购物资的事情,委托李郁华帮忙负责,让他能够落下一部分好处。同时,潘英章额外给了李郁华四百两银子。李郁华是否一开始就想参与云南报销事件的分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是收受贿赂。他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云南报销案的幕后情况,但他收的这些好处,却带有“封口费”的意思。最终,李郁华也锒铛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