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彭柏山最小的女儿。从一个什么事都不懂的婴儿长大成人,她经受的“狗崽子”待遇所造成的创伤甚至比在监狱里的父亲还要深重,这些噩梦的感受使她在字里行间不时地冒出一些别人想不出或想到的不肯说、不敢说的警句,因此让人觉得比其他关于胡风一案的书更使人动情。
彭柏山,正牌红五类,雇农家庭,穷得没有片纸,因此谁也说不清他的准确生日。一个机遇使他挣扎着成了知识分子,于是更顺理成章地成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后,头一关是逃脱了以杀害大批有能力的革命同志称著的夏曦主持的苏区肃反,然后是在国民党监狱里同敌人展开力量悬殊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回到新四军后,身经百战,成了皮定均的副手,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建国后从二十四军副政委变成了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前面的道路应是铺满鲜花。然而,风云突变,仅仅因为他同胡风(还得加上鲁迅,使人不禁设想假如鲁迅仍活着将是如何尴尬)是朋友,是在文化战线上一起跟蒋政权斗争的战友,于是,他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个“分子”。一切灾难不仅降临到他的身上,而且殃及了全家。不仅上海的妻子儿女,就连湖南家人、外家的亲人也因此被打入另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洪流中遭受种种凌辱直到被红卫兵一棍子一棍子地活活打死。这一切,一般人难以理解,彭小莲更加困惑,她真希望当年爸爸听从爷爷的选择,当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