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回望身后的皇后车驾,暗自叹息——变了,完全变了。/l!u~o-l¢a+x!s_..c¨o^m/她已不再是那个活泼可爱、娇柔体贴的媚娘了。
正叹息间大队人马已临近长安城,留守众臣出京十里迎候大驾,已遥遥可见。李治不愿叫众人瞧见自己这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忙挺直腰板,摆出一副沉稳端庄的姿态。众人齐呼万岁、大礼参拜,他扬手示意免礼,强作微笑一一检阅。
留京管理太庙的奉常卿、司宗卿来了,雍州长史、长安县令、万年县令也来了,禁军将士在驿道旁列着队伍,阵容整齐、旌旗鲜明,还有许多皇亲国戚、致仕大臣乃至公主贵妇也纷纷赶来。李治一眼望见了城阳公主,不禁喜悦——谢天谢地,妹妹的病果真好啦!
淮南公主、常乐公主、东阳公主、临川公主、清河公主……美中不足的是独缺新城小妹,是不是又闹别扭了?李治正想着,又见有一位身披袈裟的老尼也在人群中,正是薛婕妤;李治心下顿时惴惴——糟糕!征薛元超之事又耽误了,明明跟媚娘说过,她怎么就是不办呢?改日我得亲自跟师傅解释一下。,x`x!k~a!n_s`h?u^w?u\.-c*o`m+
宝乘大师身畔皆是诰封贵妇,连荣国夫人也来了。这位皇后之母可真了不得,八十三岁的高龄了竟还什么事都掺和。而李治的目光却没在杨氏身上停留半刻,反而是被搀扶她的那个少女吸引了——
在这儿!她在这儿!那个活泼可爱、娇柔体贴的媚娘!
第十二章 失宠李治,媚娘再陷绝境
一.骊山玉体
李治回到长安,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宫殿。
隋唐以来皇家居住的太极宫虽然华美,但坐落于山脚下,李治罹患风疾,又在洛阳居住数年,已不适应太极宫环境,于是命司稼大夫梁孝仁在龙首山修建新皇宫,名曰蓬莱宫(即后世所称大明宫)。
另建新宫听起来骇人听闻,其实工程不是很大。先朝之时李世民曾想在龙首山为太上皇修一座永安宫,后因李渊驾崩而停滞,至今还遗留不少闲置的宫殿,而且挖了一块池塘,名曰太液池。此番动工梁孝仁平整山麓、规制殿宇、筑垒宫墙,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大致成型:将长安城东北墙凿开,建了一座雄伟的门楼,名曰“丹凤门”,取丹凤朝阳、百官朝君之意,是为蓬莱宫正南门,其他宫门多与太极宫相仿,北门亦称玄武门;并设计出紫宸、宣政、含元三座大殿,作为内、中、外三等朝会之所,还仿照太极宫建东西台、卫府、馆阁等,设立一套与太极宫一样的官署。^j+y*b/d+s+j\.!c-o′m-不过朝廷财力有限,工程要慢慢来,目前仅是将太液池畔几座宫殿命以蓬莱、含凉、珠镜、承香等名,供帝后嫔妃居住。李治似乎有些心急,不待竣工就带着媚娘搬进去——因蓬莱宫位于太极宫东北,此后百官称蓬莱宫为“东内”,太极宫为“西内”。
龙朔二年六月己未(公元662年6月22日)清晨,随着一阵婴儿啼哭声划破天际,武媚与李治的第五个孩子降生于东内含凉殿,这次又是个男孩。李治怀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仰望窗外冉冉升起的一轮旭日,给儿子起名叫李旭轮。这天本是初一,朔望大朝的日子,宫内喜讯传出,朝会立刻变成了贺朝,百官恭贺皇家弄璋之庆,祈祷上苍降临福祉。
或许李旭轮天命不凡,他的到来果真给大唐带来了好运,不久就从边关传来消息,契苾何力不辱使命,对铁勒怀柔安抚,绝大部分叛乱之人已重新归降;还有少数不顺服者已不足为虑,也就无须再客气,李治再度派出郑仁泰,命他扫清余孽以功赎罪。继而百济的战事也有重大转机——二刘抗拒收兵之令,却故意宣称即将撤退;福信中计,放松戒备。唐军突然发动反攻,一连攻克支罗、沙井等多座城寨,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重镇真岘城。真岘位于百济、新罗两国交界处,坐落于峭壁之上,易守难攻。此役唐军采用刘仁轨之计连夜进军,利用夜色掩护、顺草木攀援而上,杀死哨兵悄悄推进。待到天明百济人才发觉自己已被唐军团团包围,只能缴械投降。
拿下真岘城,新罗至熊津的道路打通,士兵和粮草可以源源不断得到补充;而且如刘仁轨所料,连续战败也使复国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