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武则天2: 从三岁到八十二岁 > 第65章完结

第65章完结

杨氏顺藤往上爬,又道:“河东柳氏么?那便无怪了,若非三朝驸马、代代粉侯之家,焉能养出这等美人胚?”她年高积古,知道的甚多——河东柳氏的柳偃尚梁武帝之女长城公主、柳盼尚陈文帝之女富阳公主、柳述尚隋文帝之女兰陵公主,若非玉人世家,岂能代代居皇室东床?

王皇后笑得合不拢嘴,觉得天底下最有见识者莫过这位老人家!可笑了片刻又不禁转悲——五姓七旺、三朝粉侯又如何?惜乎与当今天子无缘。`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以前媚娘每隔十天半月总会拉李治到承香殿去,虽说夫妻间也不算亲热,但好歹是个安慰,自从媚娘怀孕,无人穿针引线。她三天两头这边跑,说是探望媚娘,其实七成为接近皇帝。可回回李治见面就躲,都不正眼瞧她一下,皇后当成这样难道不可悲么?

杨氏仍在恭维,王皇后却已心不在焉,她本是个冷美人,客套了几句便无话了,只道:“若还需什么东西,只管遣人告诉本宫,千万别委屈自己。”说着已起身,扫视这偏殿之内的陈设,欲查看还有何欠缺之物。·晓`说-C¨M+S? ,免~废/越`独?可看了两眼,目光却被媚娘身后摆的屏风吸引了。

那只是一架普通样式的屏风,与众不同的是上面题了首诗: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王皇后觉得这首诗无论词句还是笔体都如此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是何人所作,思索了片刻,才又道:“母女多年未见,我不打扰你们说体己话了。”

“恭送皇后娘娘。”媚娘母女欲施礼。

“夫人不必多礼……媚娘你身怀有孕多注意,别再随意走动,熬到春天再说。”说罢皇后已款款出门,可就她欲离去之际,突然心念一动——想起那首诗了!

她回头又望了一眼那架屏风——不错!那是文德皇后所作且亲书的《春游曲》!长孙皇后乃六宫之主、今上圣母,她的遗物不放在我承香殿里,却竟赫然摆在武媚娘房里!皇上吩咐的吗?与萧淑妃相比皇上明显更钟爱阿武,我更望尘莫及。?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这个女人真的对我满心感激、毫无恶意么?她母女那一大套恭维之词,莫非是故意谄媚?如果阿武也欲……王皇后隐约感到一阵不祥,可眼望媚娘,却见她依旧笑盈盈看着自己,全无敌意。

莫非自己胡思乱想?皇后呆立半晌,终于还是对媚娘还以微笑,转身离开了。

媚娘眼见她走远,笑靥渐渐收敛——莫非她已生戒心?

杨夫人非泛泛之辈,这半日来皇帝对女儿的宠爱、对皇后的冷漠以及方才皇后那丝迟疑,都未逃过她的眼睛。自己养的女儿,何等心性她再了解不过,却不便把话挑明,于是褪下手腕上的佛珠,一边捻着一边道:“你在感业寺修行一年,不知可有精进?《维摩诘经》有云,耻小慕大,回小向大,未知孩儿是否有此宏愿?”

这番话甚是隐晦。《维摩诘经》是一部著名佛经,讲述的是印度毗舍离城中有一位名叫维摩诘的居士,家财豪富一心向善,智慧修为深不可测,甚至教导了文殊菩萨。因为维摩诘是居士,所以此经乃是释门居士必读经典。所谓“回小向大”,是说有慧根之人当回转小乘、趋向大乘,以求精进。但置之于后宫中,大乘小乘、回小向大又隐喻什么?

媚娘懂了,双手合十郑重答复:“此正儿所欲。”

杨氏左右瞻顾,见只范云仙一人立于门边,正欲设法遣出,却听女儿又道:“是自己人,您但言无妨。”

“唉……”杨氏重重叹了口气——一切烦恼,皆由欲起。自寄人篱下的孤女到宠冠后宫的昭仪,这还不够吗?心本无边,欲亦无边,何时才能收手?她本想劝劝女儿,却又无法开口,毕竟女儿身入宫闱凭着自己的挣扎才有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