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15章完结

第15章完结

有一次,王振去内阁传事,恰逢小皇帝祁镇也在那里,王振故意当着内阁诸臣的面跪奏道:“昨日陛下为了踢毽玩耍,耽搁了上朝。¢d¢a¨w~e-n¨x+u′e′x*s¨w!.~c/o?m,先皇为一毽子几误天下,陛下又步先皇后尘,将置国家社稷于何地?”

“三杨”听了王振这番话,深为其忧国忧民所感动。待皇上离开后,杨士奇慨叹道:“没想到宦官中竟然也有这样的人啊!”

其实,王振对“三杨”内阁的谦卑也只在一时,待他逐渐熟悉了内阁处理政事的一套流程后,僭越权力的野心逐渐萌发。有一次,太皇太后派遣王振去内阁催问户部所报浙江、苏州、松江请求减除官田税粮一事,杨士奇称要与地方协商,因而拟议未决,这时王振突然爆发了干政的强烈欲望,竟未等内阁票拟结果,擅自作了批复。他这样明目张胆的干预朝政,惹恼了首辅大学士杨士奇,杨士奇称病三日不出家门。太皇太后得知原委,立刻把王振叫到清宁宫痛骂一番,命女官赏了他一顿鞭子,太皇太后命令王振立刻去学士府向杨士奇谢罪,并警告他道:“若再犯,必杀无赦!”

跌了这么一跤之后,王振稍有收敛,不敢再卖弄本领擅作主张了。+衫_叶¨屋* _埂¨欣¢醉?全+他在伺候小皇帝之余规规矩矩干着司礼监秉笔太监该干的活。对内阁诸臣也恢复了毕恭毕敬的态度。九月份,宫中要遴选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由于王振事先在小皇帝面前做足了功课,并百般诋毁他的竞争者金英和兴安,说他们老朽昏庸,文字拙钝,难堪大任。于是在小皇帝的坚持力挺下,王振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从此俨然以“内相”自居了。

二 太皇太后欲杀王振

又是一年春草绿。正统元年,小皇帝朱祁镇又长大了一岁。早在年前,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联袂上书太皇太后——

去年十月,臣等奉先皇帝谕:“明年春暖东宫出学讲读,宜选择贤良端谨之士辅导。”至今遗言犹在耳,皇上冲龄,此为第一重事。伏望山陵毕日,早开经筵以进圣学。

太皇太后早就把“勖帝向学”作为施政纲领之一,于是嘉纳这一建议,颁旨任命太师、英国公张辅主持经筵大典;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学士杨溥同知经筵事;少詹事王直、王英,侍读学士李时勉、钱习礼,侍讲学士陈循等充任主讲官。¢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经筵大典定于每年春秋季温暖凉爽的月份举行,避开酷暑严寒之日。

经筵进讲的这一天,首先有一套极为隆重繁琐的仪式。小皇帝在手执金瓜的将军导引下来到文华殿,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后登御座。下面分设东西讲案,主讲官先向皇帝行叩拜礼,然后在讲案上展开讲章一字一句地讲解。内容无非是“四书”、“五经”等发蒙必读之课。这些课文在东宫时王振也曾粗略地给祁镇讲过,六七岁的孩子哪里会对它感兴趣?可现在不同了,经筵一开表示小皇帝从这天起正式进学。况且授课的均是最有学问的饱学名儒,在那些大臣众目睽睽之下,小皇帝必须心无旁骛地耐着性子认真听课。他毕竟天资聪敏,因此表现出对“四书”“五经”的基本知识接受很快。主讲官们对皇上的天赋异秉自然大肆恭维赞颂不已,旁边监讲的大臣们也松了一口气,对这第一堂课很满意。于是到时候由英国公张辅请示皇上后宣布经筵进讲圆满结束。

此时,御前太监传旨:皇帝赏赐群臣便宴。大家谢恩之后鱼贯而出,前往别殿出席宴会。这大概就是“经筵”二字的来历。

经筵一开,每月逢初二、十二、廿二,这三天小皇帝都要风雨无阻地来文华殿听文臣讲课。刚开始他还感觉新鲜,渐渐地自然越来越觉得那些课文枯燥无味了,有时他一面听着主讲官之乎者也地宣讲课文,心思却还在回味昨晚和小内侍们踢球、下棋的乐趣。满腹经纶的主讲官们明知自己的学生心不在焉,却也无可奈何。他们总不敢像在私塾授徒一样操起戒尺敲他两下吧?

王振虽然升任四品的司礼监太监,太皇太后仍然命他像在东宫一样服侍小皇帝的日常起居。对此他虽感到憋屈,但转念一想,当皇上的高级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