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36章完结

第36章完结

卧病已久的太皇太后平时逢黄昏时刻就有些犯迷糊,可这天却格外地清醒。′5-4¨k`a_n^s\h,u,.\c¨o/m·她让随侍太监将金盘中的三张庚帖一一读给她听。这时孙太后站在一旁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庚帖读完,太皇太后挥手让身后的宫女太监统统退下。这表示她将与媳妇孙太后有一场极为重要的谈话。

太皇太后用颤颤巍巍的手拿起金盘中的一张庚帖问道:“这个都指挥佥事孙继宗不是你的兄弟吗?”

孙太后不得不承认道:“启禀母后,孙继宗正是贱媳的长兄。”

太皇太后旋即正色道:“你是想让亲侄女做你的儿媳妇啊?亲上加亲,固然不错。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做有违祖宗成法吗?”

孙太后听母后这样一说,明显有谴责自己的意思,站在那里不禁腿肚子有些哆嗦。

当年朱棣为皇太孙瞻基选妃,孙太后十岁入宫,与瞻基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但因孙氏与仁宗皇后——亦即现在的太皇太后张氏同为河南永城人,朱棣不愿见一个地方出两位皇后,致使外戚坐大。_微¨趣,小?税\惘. ·哽-欣*罪/全¨遂将孙氏降为嫔,另行择立济宁胡氏为皇太孙妃。

孙太后是这一事件的当事人。一地两后尚为祖制所不容,何况孙家一门出两位皇后呢?孙太后自知理亏,只得接过母后手中的庚帖,跪下请罪道:“媳妇考虑不周,请母后责罚。”

“起来吧。”太皇太后原宥了她的私心,放缓语气,又说,“为皇帝选后妃是涉及千秋万代的事,你我都得慎重啊!”

于是,经太皇太后批准,正式遴选中军都督府同知钱贵之女为英宗皇后,锦衣卫千户周能之女为皇贵妃。因为英宗祁镇年纪尚轻,暂时只立一后一妃,其余六宫妃嫔以后从容选择。

明朝建国以来,历代皇帝都是在做储君时即已纳妃。唯有英宗幼年登基,当了七年皇帝后才举行大婚。为此,礼部慎重地拟定了一套天子纳后礼仪,经太皇太后审定后实施。

五月初三吉日,英宗命英国公张辅为正使,少师、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为副使,持节捧制诰至中军都督府同知钱贵府,行纳彩问名礼。\s\h~e′n*n\v~f\u+.\c.o?m+几天后,复遣成国公朱勇为正使,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副使,持节至钱府行纳吉纳征告期礼。钦天监选定的皇帝大婚的良辰吉日为五月十九日。

这天清晨,从皇宫直到钱贵府的所有街道两旁都插着彩旗,站满卫兵。迎亲队伍从皇宫出发,以旌旗、仪仗、执事为前导,皇上特派的迎亲正使英国公张辅和副使大学士杨士奇、户部尚书王佐骑在马上,两旁有礼部官员和司礼监官员陪同。后面紧跟着迎亲乐队、皇后凤辇、奉礼、司仪、宫人等,浩浩荡荡绵延一里有余。

皇上大婚,万民同庆。沿途无论官衙、民居、店铺,家家张灯结彩,燃放鞭炮以示庆贺。市民们纷纷拥立街道,伸长脖子争着看皇家迎亲盛典的热闹场面。运气好的话,保不定还能瞻仰皇后娘娘的风采呢!

迎亲队伍终于来到钱府门前。钱府在一条偏僻小巷中,这条街巷因为出了皇后,后来还被改名钱皇后胡同。

英国公张辅等使臣在钱府门前下马。钱贵穿着朝服率领子侄出迎。礼部官员捧皇帝制诰及颁赐皇后的金册、宝玺置于案上,宣读诏书:“奉制册封钱氏为皇后,遣使臣张辅等持节奉金册、宝玺,行奉迎礼。”

钱贵行跪拜礼叩谢皇恩。执事太监呈上一只扎着红绸的大雁和皇太后赏赐的聘礼,把钱家不很宽大的堂屋摆得满满当当。接着几名女官捧着皇后的金凤冠、霞帔礼服进入内室,由钱贵的夫人和女眷接待。

不一会,司仪的内侍高声宣告:“恭请皇后出阁!”

随着云鬟摇动,脚步轻移,穿戴好凤冠霞帔的钱皇后由女官们扶出,头上披着红盖头,至堂前跪接皇帝的封后诏书和金册、宝玺,然后去拜辞堂上的父母。

钱贵把一只手放在女儿的红盖头上,按照礼部规定的词语为女儿祝福:“戒之戒之,夙夜恪勤,毋或违命!”

接着钱夫人一边拭泪,一边为女儿祝福:“勉之勉之,尔父有训,往承唯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