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44章完结

第44章完结

这些靠近长城的市镇平时依靠屯边部队的保护,担负着沟通边境内外贸易的重任。^暁,税?C,M?S? ?勉\费-越~犊-其实蒙古人也靠这里的商户供应油盐、布匹等商品,维系日常生活。和关内的中原商人打交道久了,蒙古人也开始改变逐水草而居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惯。他们用牛马骆驼银鼠皮等在边境上和关内的商贩进行换货贸易,换取漂亮的丝绸、瓷器、铜炊壶和各种工具,用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边境贸易本来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明朝的镇边将领也乐于维护这种局面,这总比成天带着士兵深入大漠险境去追剿凶残狡诈的蒙古骑兵要好。

可是哈剌哈赤这帮兀良哈人从海西流窜到这里,从来没有什么东西与人家交换,他们靠的就是打家劫舍过日子,他们在德化、兴和抢劫的粮食、绸布和日用品装满了十几挂大车,还用圆月弯刀砍死了八位边民。

凶讯报到大同,大同总兵官、武进伯朱冕与参将石亨紧急商议对策。他们分析这股兀良哈人被也先掏了老巢,势必长期在长城沿边窜扰,以劫掠讨生活。若不将其剿灭,待他劫掠的粮食吃完,又会卷土重来,再次侵害边境地区的百姓和商家。¢精\武¢晓,税+王\ ·耕\辛^嶵?哙-

石亨是陕西渭南人,守大同已经十余年,功绩卓著。当时边将中最著名的是宣府总兵官杨洪,其次则是石亨。他当即向武进伯朱冕请命,亲率五百铁骑去追剿哈剌哈赤这股兀良哈兵。

朱冕道:“兀良哈人行踪飘忽不定,将军到哪里去追缉他们呢?”

石亨答道:“哈剌哈赤这次带着十几车抢得的物质,想必藏匿不远。且此次尝到甜头,保不定不久又会来袭,以为秋冬季储备食物。只要侦得他的踪迹,我自有办法擒他。”

于是石亨挑选了五百名精锐骑兵,与都督佥事马麟共同率领出关巡检,搜索兀良哈兵的踪迹。

果然,他们在六百里外的阿木古郎牧场发现了一处新扎的营地。其帐篷形制与当地牧民有许多不同之处。石亨让马麟带一百名骑兵前去试探性地进攻,那里驻扎的果然是兀良哈人。哈剌哈赤见明军巡逻兵人少,便大胆挥舞圆月弯刀前来追击。\优-品·小~税*网/ -耕^歆_嶵¨全^

马麟按照石亨的既定方针,与兀良哈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且战且退。哈剌哈赤见明军势弱,想一举吃掉这股敌人以壮自己的声势。他在马上一声呼哨,带领三百精骑倾巢而出,尾随着马麟追过来。

这时,石亨率领明军主力埋伏在一处叫箭豁山的地方。这箭豁山地形奇特,两旁的沙丘洞开成箭袋形,到了底部却只有一丈余宽的豁口,只能容一人一骑勉强通过。石亨一见到这样的地形,欣喜异常。于是将四百余名骑兵埋伏在沙丘口袋的顶部,静待马麟将敌人诱入袋底歼灭之。

大约过了一顿饭工夫,只见前面沙尘骤起,马蹄声嘈杂。马麟和他率领的一百骑兵一面扭身放箭,一面朝箭豁山的豁口退来。后面尘土飞扬,兀良哈骑兵追得兴起,一面在马背上“嗬嗬嗬”地叫喊,他们的圆月弯刀在昏黄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眼见兀良哈人进了豁口,再无退路。石亨在沙丘顶上一声号令,四百余名以逸待劳的精锐骑兵从沙丘顶上箭似的俯冲下来,顷刻之间就把豁口堵得严严实实。

这时,马麟率领的一百名骑兵也掉转马头,飞舞刀枪转而攻击收不住脚的兀良哈人。

哈剌哈赤这才知道中了计,自己追击人家,倒反被堵在箭豁山下的山沟里腹背受敌,想撤却已来不及了。

两军相接,一阵刀光剑影的激烈厮杀。兀良哈兵虽然骁勇,但数百人挤在狭窄的山沟中施展不开,顷刻间便有五十多名兀良哈人被斩杀。哈剌哈赤凭借着手下组成的人肉盾牌,终于杀开一条血路,逃出了豁口,消失在茫茫荒原中。

这一仗,大长了边塞守军的士气。石亨也因战功晋封都督同知。不过,兀良哈人连最后一点本钱都输光了,便死心塌地地当瓦剌人的马前卒,引导瓦剌入侵中原。

二 瓦剌的朝贡使团

瓦剌在吞并蒙古各部落之前,每年派遣使团向大明朝廷进贡。朝廷为了安抚他们,每每对其进贡使团按人头赏赐。本来朝廷规定每年瓦剌朝贡使团的人数不得超过五十人。因为瓦剌人从入关到北京朝贡后再出关,往往要逗留数月,朝廷要供给他们住宿、伙食,人数越多开销越大。况且瓦剌人恣勇好斗,时间待久了,杀人抢劫、凌辱强奸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