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48章完结

第48章完结

当时宦官中已经有曹吉祥、吴诚、亦失哈、韦力赤等人参与平叛剿匪建立了军功,在朝廷中渐渐树立了威望。~3¨叶*屋_ !唔·错·内~容′自己若能在此次国难中麾兵击败强敌也先,挽狂澜于既倒,岂非不世之功!那些史官们必然在撰写实录时为此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我王振岂不名垂青史!

因此,王振见英宗问计于他,便慷慨激昂地答道:“臣启陛下,我朝以马上得天下。太祖太宗,皆亲自统率三军,屡征鞑虏,获得辉煌胜利。陛下春秋正盛,年力方强,为什么不上效祖宗,统率六师,御驾亲征瓦剌?”

英宗被阳和惨败所震慑,从心里畏惧也先的强悍。他说:“也先南侵准备已久,朕若御驾亲征有必胜的把握吗?”

王振道:“也先再强悍,充其数两三万骑兵而已。我们尽发京军即有十七万之众,再加急召邻近省份的地方屯军,我以三十万敌他的两三万人,难道还不能战而胜之吗?陛下勿虑,臣虽不才,当尽心尽力为主上分忧。天兵所至,必斩贼酋也先,或献俘阙下。-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有了王先生大言不惭的保证,英宗稍感宽心。当天晚上,他来到供养祖先神位的奉先殿。这里四周壁上悬挂着太祖、太宗、仁宗和宣宗皇帝的画像,还陈列着太祖当年征伐汉王陈友谅时穿过的铠甲,和明成祖五征漠北御用的长矛和绶带。英宗在祖宗的画像前一一叩头,祈求他们保佑自己此次出征得胜回朝。

他在太祖画像前流连良久,深切地缅怀这位开国先祖的丰功伟绩。太祖出身微贱,由郭子兴麾下的一名“九夫长”起家,十六载艰难百战,剪灭群雄定鼎天下,那是何等的威武绝伦!祁镇自度不是太祖那样的天才,但作为他的子孙,难道不应该继承他威武不屈奋起于逆境的精神吗?

太宗皇帝以天子守边五征漠北的丰功伟绩更令祁镇心存景仰。他抚摩着明成祖当年使用过的长矛,想象着他老人家亲率众将在沙漠深处追歼残敌的英姿,耳边如闻呜咽号角和狂风卷起战旗的猎猎风声,不禁心头热浪翻滚,激情如沸。他甚至想将成祖的长矛携去北疆,用以激励将士,但唯恐亵渎祖宗神物而作罢。*x-i,n_x¨s¨c+m,s^.¢c\o′m\

当晚回到寝宫,英宗夜不能寐,披衣起床,提笔赋诗一首云:金钟鼍鼓大十围,震击元来闻百里。

紫电青霜森武库,高幢大纛纷无数。

中有神祖手执戈,摩挲黯黯生云雾。

赤缨玉勒间驼鞍,岁久神物何媻跚。

传是文皇渡江日,万斛载宝来长安。

祖宗英谟久不灭,辉煌重器遗宫阙。

千秋万代付神孙,张皇庙算恢光烈。

……

这首诗表明,英宗祁镇要接过祖宗的神戈重器,统率六师,驰骋沙场,恢复和继承往昔祖先的光荣历史。他的祖父仁宗皇帝虽然在位不久,但在当世子时也有坚守北京城十昼夜,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拒之城下的伟业。至于父皇宣宗皇帝,十二岁即随皇祖远征漠北。即位之初御驾亲征乐安,将气焰嚣张的汉王叛逆缚之阙下。后又三度巡边,亲手射杀三名贼将,扬威边徼。

想起祖先的这些事迹,英宗祁镇颇觉汗颜,愧疚之心油然而生。因而更加激励了他此次御驾亲征的强烈愿望。他暗下决心,此次出征,一定要在众位英武的祖先庇荫下,不畏强敌,力战而取得胜利。最好能取也先的头颅回朝祭告祖宗,慰藉他们的在天之灵,也让他们为有这样的后代而骄傲。

可是,当英宗诏令群臣计议御驾亲征瓦剌的事宜时,却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大臣们都对皇上如此草率的决定大惑不解。首先是负责军事征战的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他们的话说得很重:“此兵内犯,一边将足以制之。陛下为社稷主,奈何不自重?”

英宗一心信任王先生,不听他们的劝谏。于是以号称天官的吏部尚书王直为首,数十位大臣联名呈上谏章,奏称:圣朝备边最为严谨,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今丑虏无知,忽肆猖獗,违天悖理,自取败亡。陛下慎固封守,益以良将,增以劲兵,坚壁清野,按兵蓄锐以待之。彼前不得战,退无所掠,人困马乏,神怒众怨。陛下得天之助,将士用命,可图必胜,不必亲御六师,以临塞下。况秋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