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66章完结

第66章完结

这是因为明朝制度,军事调度指挥权归五军都督府。¨第¨一/看¨书!徃? \已?发,布.罪?薪.漳*結+作为文官的兵部尚书不能直接指挥军队。可如今大敌当前,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指挥官,就无法号令三军,抗击强大的敌人。景帝和群臣都信服于谦处变不惊的魄力和威望。在这生死危亡之际,朝野上下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然而,打仗仍然需要有战斗经验的武官统率士兵。土木堡之变折损了太多的将帅,大敌当前,于谦只得奏请景帝将有罪关在监狱里的将领放出来,允许他们戴罪立功。新近被关进监狱的大同总兵官广宁伯刘安,土木堡战斗中临阵脱逃的镇远侯顾兴祖均因此获释。还有一位宣德朝的老资格将领成山侯王通,他因交阯兵败下狱,夺去侯爵削职为民,现赋闲在家。国难当头,老爷子自请报国守城。景帝封了他一个都督佥事,昔日的大帅从新自团营干起。纵然不能上马杀敌,参赞一下军务还是可以的。老爷子果然提出建议:在京城外围挖掘深壕,以阻滞敌人的骑兵冲锋陷阵。

于谦召集军事会议,商议战守之策。京营总兵石亨主张将军队全部撤守城内,关闭九门,加强防御工事,倚仗高墙深垒将敌人拖垮。?看+书_君+ _首!发+俟敌久攻不下,然后挥兵出击,必能取胜。

于谦不以为然地说:“也先率大军来袭,气焰十分嚣张。我们若坚守城内不出,只会更加助长他的凶焰。我们的二十二万大军必须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他随即分别遣派诸位将领:

京营总兵石亨,率副总兵范广在德胜门布阵;都督陶瑾,在安定门布阵;

广宁伯刘安,在东直门布阵;

武进伯朱瑛,在朝阳门布阵;

都督刘聚,在西直门布阵;

镇远侯顾兴祖,在阜成门布阵;

都指挥李端,在正阳门布阵;

都指挥刘得新,在崇文门布阵;

都指挥杨节,在宣武门布阵;

各路指挥官均听石亨节制调遣,随时支援邻近地区的友军。

他同时奏请景帝派遣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等文职官员在各个城门上督战,并且杀气腾腾地宣布军纪:临阵时,若将领不顾士兵先退者,斩其将!若士兵不听将令先退者,则后队斩前队!

于谦郑重地将兵部尚书的大印交付给侍郎吴宁,亲自去德胜门督战。?狐/恋¢闻\血_ !追+蕞`新·章!节~谁都知道那里将是瓦剌军进攻京城的主要战场,必有一番恶战。

他宣布的最后一个决定是:“大军开战那一天,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军队入城者立斩!”

听到这道命令,诸路将领深为震惊!这就意味着,你率领士兵出城,只有拼死杀退敌人才有生路。如果不能退敌,身后是紧闭的城门,走投无路,必死无疑!

于谦制定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他不但要求镇守九门的诸将以必死的信念进行殊死战斗,同时也包括他自己。此时,他已经不是位高权重的兵部尚书,而是一个持戈待发、赴汤蹈火的战士。

也先攻下紫荆关之后,轻骑薄进,过易州,到了良乡。有父老及园官向太上皇进献羊酒和水果。过卢沟桥时,京师的巍峨城墙已遥遥在望。太上皇祁镇在马上感慨万千:昔日驾幸卢沟桥,与群臣同赏卢沟晓月,吟诗作赋,何等风光潇洒!而今身为人虏,颠沛流离。眼看城下又将是一场血肉横飞的杀戮,京城的百姓又面临兵燹浩劫。不知御弟祁钰他们是否已做好迎战的准备?唯愿土木堡的灾难不要再次重演。

十月十一日,瓦剌兵临城下,列阵于西直门外,准备大举攻城。也先把太上皇祁镇安置在德胜门外的一座空宅里。派遣使者纳哈出同明朝使臣岳谦去彰义门外喊话,要明廷派大臣来迎奉太上皇入城。

彰义门外的守军严阵以待,他们发现太上皇并没有出现在敌军阵中。于是守城军官一声号令,万箭齐发。岳谦竟被射死,纳哈出狼狈逃回。彰义门守军在都督高礼、毛福寿的率领下,趁敌人立足未稳,乘势出击,在彰义门外的土城北与瓦剌军交锋,杀死了数百名瓦剌骑兵,夺回被他们掳掠的千余口城外居民。

初战告捷,明军声威大振。于谦号令各军严密布阵,控弦待发,准备迎接接踵而来的残酷战斗。

也先见初战就受挫,明军在城外严阵以待。知道朝廷早有准备。于是采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