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书院

繁体版 简体版
白马书院 > 大明天子朱祁镇 > 第87章完结

第87章完结

二 一桩离奇的灭门血案

景泰二年八月,广西思明土官黄刚致仕,其子黄钧袭位。/优¨品¨晓_税′王¢ ¢庚`欣^蕞~全_黄刚庶兄黄竑时任都指挥,守备浔州,想为其子黄灏谋夺思明土官之位,便假借到思明征兵,让黄灏带领兵丁潜伏在府城外三十里,乘夜奔驰至府中,将黄刚一家不分老幼尽皆杀死。还把黄刚、黄钧的尸体肢解,用瓦瓮装着埋在菜园里。

黄灏处理完毕,悄无声息地返回原藏匿地。第二天他又进城,假装发现命案、报告官府,同时举哀发丧。黄灏以为这桩灭门案做得干净,谁知当晚黄刚家仆人福童躲在猪圈里逃过一劫,天明时他跑到按察司报案,并出具一张黄灏遗留的征兵文告作证。这么一场灭门血案不可能没有响动,附近居民均证实杀害黄刚全家的是黄竑父子。

巡抚李棠派右参政曾翚及副使刘仁宅调查此案。黄竑嚣张跋扈,想私了此事,派遣亲信带了一千两银子于半途中收买曾、刘二人,并以精兵相威胁。曾翚和刘仁宅收了黄竑的贿银,假装答应帮忙。¨丸,夲?神*栈· +嶵?芯/璋′截-更\薪·快!曾翚在浔州搜寻人证物证,刘仁宅与黄灏兄弟二人同去南宁申辩。到了南宁府衙,刘仁宅使了个眼色,衙役立刻将黄灏、黄瀚兄弟抓捕。曾翚在浔州也用计诱捕了黄竑。

于是黄竑父子三人都以灭门杀人重罪被关进省城监狱。广西巡抚李棠与副总兵武毅将此案奏报朝廷。按照明朝法律,灭门杀人属十恶大罪,要凌迟处死。眼看黄竑父子死到临头了,他们便派一名千户袁洪带了重金到北京去活动,谋求解救。

袁洪在京城找到一个有权势的太监,花一千两黄金将其买通。那太监告诉袁洪,只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他的主人:用黄竑的名义上书朝廷,请求易立太子。此疏一上,龙颜大悦,什么罪都能豁免。

袁洪将信将疑,于京中四处打听,请了草拟奏疏的名手。连夜拟就一道奏章,誊写完毕,仍请那个太监帮忙递入宫中。那道奏疏大意是:太祖百战以取天下,期传之万世。往年上皇轻身御寇,驾陷北塞,寇至都门,几危社稷。不有皇上,臣民何归?今且逾二年,未见易立皇储。¢比?奇¢中¨文¢网? -追,醉/歆_章.截_臣窃思国之本不可缓也。虽今朝廷与顾命大臣已有明见,愚臣何得而知之。切恐逾久议论妄生。人心易摇,多言难定。争夺一萌,祸乱不息。皇上即循逊让之美,欲全天伦之序,臣恐势有不可者。若谓因皇太后之尊,及东宫至亲,不忍遽易。然天命岂可逆违,国本岂容轻缓?万一羽翼长养,情势转移,委爱子于他人,寄空名于大宝。阶除之下,变为寇仇;肘腋之间,自相残蹙,此时悔之晚矣!乞与亲信大臣,密定大计。以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天下幸甚!臣民幸甚!

臣广西思明知府黄竑顿首叩上

景帝看到这份奏疏,喜出望外。易储之事虽获许多朝臣赞同,却没有谁挑头上疏吁请。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土官却有这般见识。于是大加赞赏道:“万里之外,竟有这样的忠臣!”立刻将这份奏折发给朝廷大臣商议。他从太监那里听到黄竑尚在狱中,便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下令广西释放黄竑父子。

大臣们看到黄竑的易储疏,十分惊诧。一个关在监狱里的蛮酋哪能写出这样的奏疏?分明是有知情的大臣受了贿赂代他写的。有人从奏疏的文笔猜度,可能是吏部侍郎内阁学士江渊所为。事关贿赂节操,江渊自然不承认。后来有人验证,这份奏疏用的是广西纸,证明不是江渊写的。这也是说不清的事,难道袁洪不能从广西带一份奏折来京?

三 易太子的闹剧

景帝铁了心要换太子,少不了找身边的太监们出主意。太监们书读得不多,可是一个个精灵鬼怪,鬼点子不少。易立太子是动摇国本的大事,要让朝廷的大臣们不持反对态度,还要让他们草拟一道冠冕堂皇的诏书晓谕天下,这难度相当大。可是皇上下了决心要做的事,再难也要做呀!于是司礼太监王诚、舒良向景帝建议,先要给大臣们一点好处作为试探,只要他们不从中作梗,事情就好办多了。

左都御史王文是最为忠实维护景帝利益的大臣。他与太监王诚私交甚厚,王诚透露了皇上的意图,王文马上表示拥护皇上的决策。王文素有威严,朝臣们都惧怕他,有他带头事必有谐。于是景帝借口王文巡视江淮大水有功,与出使瓦剌立了奇功的礼部左侍郎杨善一道,由二品尚书升从一品,加封太子太保衔。

这次升迁传达了一个明白的信息。因为杨善自从出使瓦剌迎回太上皇后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